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曾吹嘘拳打北斗脚踢GPS,印度卫星导航系统NAVIC即将全面崩溃

军武次位面 · 昨天 10:06
【军武次位面】作者:染血军神利瓦莱
1.png

印度引以为傲的"本土GPS"——NAVIC卫星导航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据印度官方数据透露,在轨运行的11颗NAVIC卫星中,目前仅有4颗能够正常工作,整个系统已经濒临全面崩溃的边缘。这对于曾经大张旗鼓宣称要"超越北斗和GPS"的印度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令人尴尬的是,就在今年1月,印度刚刚发射的第二代NAVIC卫星NVS-02还没开始工作就直接"趴窝"了——卫星被困在初始轨道无法升空,原因是星载发动机点火失败。
2.png

▲NAVIC星座覆盖范围,绿色区域精度更高
让我们来看看NAVIC系统到底有多"拉"。按照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设计,NAVIC星座至少需要5到7颗卫星才能提供基本的导航服务。而现在能正常工作的4颗卫星,刚好踩在了系统运行的最低门槛上——任何一颗卫星再出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彻底瘫痪。
更要命的是,这4颗"硬撑"的卫星状况也不乐观。其中编号为IRNSS-1B的卫星已经超期服役,原本设计寿命只有10年,现在已经是"超龄"工作,随时可能罢工。另一颗IRNSS-1F卫星不仅即将到达设计寿命终点,还遭遇了部分原子钟故障,工作状态岌岌可危。
3.png

▲维持覆盖地区的基本服务,需要7颗卫星
说到原子钟故障,这简直是NAVIC系统的死穴。在首批发射的8颗第一代NAVIC卫星中,竟然有5颗卫星的全部3个原子钟都完全失效了。要知道,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没有精确的时间基准,整个定位系统就无从谈起。
印度发展NAVIC系统的初衷其实很现实——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期间,美国拒绝向印度军方提供精确的GPS导航服务,这让印度深刻意识到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危险性。(是不是和中国发展北斗有差不多的剧情)
2013年到2018年间,印度雄心勃勃地启动了NAVIC项目,先后发射了9颗第一代导航卫星。当时印度媒体和网民信心满满,声称这套系统将在精度上超越美国GPS和中国北斗。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印度一个教训。NAVIC作为区域性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仅限于印度本土及周边1500公里范围内,与北斗、GPS这样的全球系统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更尴尬的是,NAVIC在印度洋地区的实际精度只有20米,在南亚大陆也只能达到10米精度,远低于当时的宣传数据。
4.png

▲太空环境恶劣,也难以维修,对系统可靠性要求极高
NAVIC系统的频繁故障暴露出印度航天工业在多个环节的技术短板。首先是关键器件的可靠性问题。虽然印度从瑞士采购了据说是"业界领先"的原子钟,但批量性故障表明要么是产品本身存在缺陷,要么是印度在系统集成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其次是卫星平台技术的不成熟。今年1月发射的NVS-02卫星发动机点火失败,说明印度在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机动技术方面还不够稳定。从发射频率来看,印度的太空发射能力也相当有限,每年最多进行5到7次发射任务,且成功率不够稳定。
5.png

▲同等技术水平下,你能同时连接的卫星越多,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越好
与印度NAVIC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北斗系统的稳步发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有56颗在轨卫星,这个数字几乎是GPS卫星的两倍,更是NAVIC设计规模的8倍。在技术指标上,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定位精度达到1.53米,垂直精度达到2.59米;在亚太地区更是能实现水平精度1.32米、垂直精度2.14米的高精度定位。
印度NAVIC系统的困境给所有想要发展自主导航系统的国家提供了一个警示:航天技术特别是导航系统,绝不是简单的"有就行",而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和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随着NAVIC系统剩余卫星的逐渐老化,印度要想维持这套导航系统的基本运行,必须在2026年前成功发射并部署至少3颗新的NVS系列卫星。但以ISRO目前的发射能力和成功率来看,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颇具挑战性。
6.jpeg

最后,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所在的位置,用手机能同时搜索到多少颗导航卫星?我在上海宝山区,此刻可以接收到21颗中国北斗、18颗美国GPS、17颗欧空局伽利略、7颗俄罗斯格洛纳斯、6颗日本准天顶星的信号,其中北斗的距离最近、角度最小。至于印度卫星?抱歉,目前的手机芯片都不支持,即使有,大家也搜不到。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军武次位面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