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下轮关税谈判有变,美国塞私货,让中国配合制裁俄罗斯石油

知鉴明史 · 昨天 11:01
7月21日,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前夕,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国会山的一番言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瞬间搅乱了本已紧张的国际局势
就在中美计划于7月28日至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重启第三轮贸易谈判的前几天,美方突然宣布,要将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的问题纳入谈判议题。这一“节外生枝”的安排,让本就复杂的谈判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1.jpeg

贝森特的表态并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早在6月底日内瓦谈判中,中美双方刚刚在暂停关税战方面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在8月中旬前进一步磋商。彼时,外界普遍认为,经过数月僵持后,中美关系开始出现缓和迹象。
谁料美国却在谈判即将开展之际临时加码,将本不属于贸易范畴的能源采购议题强行塞入,让人措手不及。美国急着“塞私货”,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层的焦虑。
2.jpeg

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高达9184亿美元,创下60年来的第二高位。光是6月一个月,美国的关税收入就高达272亿美元,成为联邦政府第四大财政来源。
特朗普一边依赖高关税“捞金”,一边又担心物价飞涨引发通胀危机,进退维谷,为了寻求突破口,他盯上了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能源合作。与此同时,俄乌战争悄然进入新的阶段,局势对美国越发不利。
3.jpeg

乌克兰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乌东重要区域已经基本落入俄罗斯掌控。美国原本指望通过军援换取乌克兰的战略资源回报,尤其是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之间那份涉及乌克兰矿产资源的协议,一旦乌克兰丢失大片领土,美国就可能血本无归。
特朗普不愿看到这种结果,便试图以制裁俄罗斯石油作为另一种手段,逼迫普京让步。特朗普曾扬言,如果9月前普京不与泽连斯基达成和平协议,他将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4.jpeg

这个威胁看似雷霆万钧,实则威力有限。美俄贸易早已大幅萎缩,对俄罗斯本身影响有限,而真正能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打击的,是其石油出口市场。
中国和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若这两国不配合,美国的战略目标就难以达成。因此,美国将目光锁定中国,希望借贸易谈判的机会实现“政治目的”。
5.jpeg

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到,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了大量石油,并表示这将是谈判的新议题之一。言下之意,是想逼中国在经济合作与地缘战略之间“选边站”。不仅如此,美国还试图联合欧洲盟友,组建统一战线,对俄罗斯石油实施更大范围的二级制裁。
贝森特公开声称,如果特朗普决定实施关税制裁,他将呼吁欧洲也采取重大措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施压。欧洲的态度也在微妙变化中。
6.jpeg

欧盟虽然宣布降低对俄罗斯原油的价格上限,但在美国拒绝提供实质支持后,这一措施几乎形同虚设。面对特朗普的高关税威胁,欧洲国家内部也在权衡利弊。
在多轮谈判无果的情况下,部分国家倾向于适当让步,以换取与美国的重新接触渠道。印度方面早已表态,不会盲目跟随美国政策。
7.jpeg

如果美国坚持制裁俄罗斯石油,印度会寻找替代方案。而这份“软性抵制”也让美国在筹建统一战线时并不顺利。反倒是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态度明确:正常的能源采购不应被政治化,更不能成为贸易谈判的筹码。
中国的沉稳应对让美方更加着急。7月20日,中国官媒首次披露垦利10-2油田的发现,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这一消息在国际能源市场引发强烈反响。
8.jpeg

一旦投入商业开发,不仅能缓解中国对外部原油的依赖,更能为应对外部制裁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贝森特才会急于在谈判前释放信息。
他先是在CNBC宣布谈判时间,紧接着又在福克斯商业频道透露谈判内容,要将俄伊石油议题与贸易挂钩。这种“先发制人”的手段早已不是第一次使用,今年5月和6月的两轮会谈,美方都抢先发布消息,显然是在为自己的“私货”铺路。
9.jpeg

更令人关注的是,美国的算盘并不止于制裁俄罗斯和伊朗。实际上,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减少从俄伊两国的石油采购,转而购买美国的石油,从而弥补中美之间巨大的能源逆差。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仅占总进口量的1.7%,而在中美贸易战期间,这一数字甚至接近于零。特朗普不甘心美国页岩油滞销,便想借谈判之机强行推销。中国对此并不买账。
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来源渠道多样,除俄罗斯和伊朗外,中东国家如沙特、阿联酋同样是重要供应方。
10.jpeg

美国的石油并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更何况,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贸易85%是以人民币结算,早已绕开美元体系,构建起“去美元化”的能源合作新模式。而美方的焦虑不仅体现在能源问题上,还体现在技术领域的博弈中。
就在不久前,美国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被外界解读为美方在技术封锁上的“松口”。而中国早已实现国产替代,华为等企业已量产与H20等效的芯片,这种博弈的主动权,正在逐步向中国倾斜。
11.jpeg

中方态度明确且务实。外交部发言人早已表示,地缘政治问题不能与正常经贸合作挂钩,反对任何形式的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与此同时,中国在对外合作上不断拓展新空间,与阿根廷签署的9亿美元农产品采购意向书,正是“以南美对冲北美”的实际行动。美国的内部协调也出现混乱。
一边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声称谈判进展顺利,可以讨论“其他事情”;另一边是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强硬发话,称8月1日之前必须完成谈判,否则将对多国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暴露出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分裂与焦虑。
12.jpeg

中国并未被动等待。面对美国施压,中国加快市场多元化布局。2024年前六个月,对东盟、中东的出口增长12.9%,有效降低对美依赖。更重要的是,中国坚持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全球供应链中稳步推进自身利益,不允许任何国家以谈判之名行胁迫之实。
美国想用“二级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试图切断中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能源纽带,但无异于痴人说梦。普京已经确定将在9月初访华,在此之前,中国不会改变对俄能源政策。这场全球博弈的天平,正悄然向有准备的一方倾斜。
13.jpeg

至于中美谈判是否能达成新共识,仍是一个未知数。如果美国坚持将地缘政治问题强行捆绑入经济谈判,恐怕只会适得其反。中国不会为了一时妥协而牺牲国家战略利益,更不会允许任何人左右其与他国之间的正常合作。
美方应当意识到,中国从不是一个可以被逼迫的对手。中方在能源安全、技术自立、市场多元等方面已做好充分准备,面对任何形式的施压都将稳如泰山。若美国继续将“私货”塞入谈判,只会让原本可能回暖的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14.jpeg

中美下轮关税谈判即将展开,美国突然将俄罗斯石油问题塞入议题,暴露出其经济困境与战略焦虑。中国立场坚定,既掌握主动,也有底气应对挑战。谈判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放下霸权思维,真正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上。
信息来源:
[1]中美下一轮关税谈判或讨论中国购买俄伊石油问题?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
[2]美财长称下一轮美中会谈可能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问题,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
15.jpeg

16.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知鉴明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