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染血军神利瓦莱
7月26日,老挝占巴色军区司令部发布的一份紧急通报,让本就复杂的东南亚局势又添了一把火。通报显示,7月24日至25日期间,老挝军队在与泰国乌汶府交界地区与数名非法越境的柬埔寨武装分子爆发激烈交火,当场击毙3人,逮捕10人,缴获步枪4支和数枚手榴弹。这个消息乍听之下有些匪夷所思——柬埔寨正在泰柬边境与泰国军队激战正酣,怎么又有武装人员跑到老挝去了?而且时间如此巧合,恰好就是泰柬冲突最激烈的那两天。
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还得从柬埔寨这个小国面临的复杂地缘环境说起。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次事件发生的占巴色省正处于"翡翠三角"地区,这里是泰国、老挝、柬埔寨三国边境的交汇点,地形复杂,边界线犬牙交错。就在同一时期,泰柬边境正在进行激烈的军事对抗。7月24日,柬埔寨军队使用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轰击泰国境内目标,泰国空军随即出动6架F-16战机,对柬埔寨陆军第8师和第9师指挥部实施精确打击。在这种高强度的边境冲突中,出现武装人员越境的情况并不奇怪。这些柬埔寨武装分子很可能是在激战中迷失方向,或者试图通过老挝境内迂回,结果与老挝军队遭遇。从缴获的装备来看,4支步枪和数枚手榴弹的配置,更像是小股部队的标准装备,而非有组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说到柬老关系,其实两国之间的摩擦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7年4月,当时约30名老挝军人越过边境,阻止柬埔寨在东北地区修路,双方对峙长达4个月。柬埔寨觉得这是在自己家门口修路,凭什么要你们管?老挝则说这块地方存在争议,你们不能单方面行动。最终还是洪森总理亲自出马,老挝才同意撤军。但这事儿暴露了一个问题:两国在边界划定上确实存在分歧。有个数据很说明问题——2017年柬埔寨共发生了388起边境纠纷,与泰国谈了213次,与越南谈了269次,而与老挝只谈了9次。这说明什么?两国平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小问题积累多了就容易出大事。
更深层的矛盾其实在水上。湄公河这条"生命线"承载着沿岸六国的不同发展需求,老挝和柬埔寨的想法就不太一样。老挝想当"东南亚的蓄电池",在湄公河上建了一大堆水坝,不仅自己用电,还要向邻国出口赚钱。问题是,上游建坝下游就要遭殃。柬埔寨的农业和渔业都靠湄公河的季节性洪水,老挝的水坝一建,自然流量就变了,到了旱季下游水位下降,船都开不了,地也浇不了。柬埔寨当然不干了,但人家老挝也有话说:你们不是也在建德崇扶南运河吗?这条运河要是修成了,也会改变下游的水文环境,我们凭什么不担心?就这样,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发展需要,结果谁也不让谁。
▲老挝陆军也是中国徒弟
从这次冲突的细节可以看出点门道。老挝军队能够迅速制服10名柬埔寨武装分子,说明人家在边境管控方面确实有一套。老挝人民军虽然规模不大,但装备相对现代化,特别是在中国帮助下,通信设备和轻武器都不错,在丛林作战方面有优势。反观这次越境的柬埔寨武装人员,4支步枪加几颗手榴弹,装备简陋得很,更像是泰柬边境激战中的散兵游勇。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山地丛林地形确实给边境管控带来不少麻烦,通信不畅、地形复杂,出现"走错路"的情况也不奇怪。
在大国博弈这个大背景下,柬老两国的"站队"问题也挺微妙。老挝算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中老铁路一通车,两国关系更是蜜里调油。老挝的水电项目基本都有中国企业参与,可以说是深度绑定了。柬埔寨虽然也跟中国关系不错,但玩法不太一样,既让中国在云壤建海军基地,又要跟美国保持某种平衡,战略选择更加多元化。美国对柬埔寨越来越亲华当然不爽,这次泰国用F-16打柬埔寨,美国基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敲打柬埔寨。
对柬埔寨来说,这次"意外冲突"真是雪上加霜。一边要应对泰国F-16的精确打击,一边还得处理老挝的外交抗议,这对一个不到18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压力山大。老挝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布通报,时机选择很有讲究,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向外界展示维护边境安全的决心。对柬埔寨而言,洪玛奈总理接手的这个摊子确实不好收拾,既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又不能四面树敌,这需要相当高超的外交技巧。在东南亚这个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带,小国的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次事件可能成为柬老关系的转折点,两国能否妥善处理,不仅关系到双边关系,也会影响整个地区的稳定格局。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