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这几年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现在还是那个老问题:两国到底是走向对抗还是合作?
一方面,中国高层在国际场合直接表态,说中美之间没必要打仗;另一方面,美媒爆出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没从美国进口原油。
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讲得很清楚,他说中美之间不必有一战。
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基于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刘建超强调,中国人民希望和平,美国人民也一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这么想。他还提到了处理中美关系的三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他解释说,这包括尊重对方的制度、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和主权安全。这些话放在当前中美摩擦的背景下,显得特别有分量。
因为过去几年,两国在贸易、科技、台湾和南海问题上纠缠不清,刘建超的发言其实是在重申中国的底线:中国不会主动挑事,但也不会退让核心利益。
这个论坛本身就挺有意思,今年主题是“共促世界和平与繁荣:共担、共享、共赢”,正好赶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
刘建超在演讲中呼吁各国珍视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这话不光是对美国的,也是在提醒全球大国要负起责任,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他特别批评了“以实力促和平”的说法,认为这是霸权思维的新变种,只会加剧冲突,而不是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中国是在用行动和话语推动和平,而不是靠武力炫耀。
刘建超还提到,大国之间要加强战略沟通,积累互信,实现普遍安全。这套思路听起来接地气,就是希望大家坐下来谈,别总想着零和博弈。
再看美媒的报道。彭博社7月3日发文,说中国从3月到5月连续三个月没买美国原油,这是2018年以来最长的零采购期。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这三个月的进口量直接归零。
这事对美国能源业打击不小,尤其是页岩油生产商,他们本来就靠出口平衡国内供需,中国一断货,销量直线下降到两年低点。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可能是市场因素,中国在调整能源结构,转向其他来源;另一方面,肯定离不开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子。
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也相应反制,现在能源贸易成了受害者。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963.97万吨,只占总进口的1.7%,美国排在中国原油来源国的第11位。
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达1.83亿吨,同比微增0.5%,但从美国进口的量明显下滑。
4月份中国原油进口4806.1万吨,环比降6.5%,但整体进口来源多样化,沙特、俄罗斯等国份额在增加。
有媒体分析,这不光是经济问题,还像是一种静默的反制。美国页岩油企业现金流本来就紧张,现在失去中国这个大买家,日子更难过。
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推“印太战略”,想拉拢盟友围堵中国,但能源市场的现实让美国自己也吃亏。
7月7日,特朗普向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发出首批关税信函,税率从25%到40%不等。他在社交媒体上说,这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保护美国制造业。
紧接着,7月10日,又向另外6个国家发信,预告更多信函在路上。特朗普甚至威胁加拿大征收35%关税,尽管加拿大取消了数字服务税。
他还说,对欧盟和墨西哥可能加征30%,并警告别报复,否则税率再上调。这些信函设定8月1日为生效日期,给各国留出谈判窗口,但语气强硬,基本是“要么谈妥,要么交钱”。
对中国来说,关税战不是新鲜事。早在2025年2月,特朗普就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3月4日把中国商品关税提到20%。
中国商务部回应,说在评估美方的谈判提议,但强调互为重要伙伴,人为脱钩不可行。
5月2日,中美在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美国同意修改部分行政令,降低一些关税税率,比如24%的关税在初始90天内暂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中方愿以实际行动推动关系稳定,但前提是相互尊重。
6月12日,发言人重申,中国看待中美关系本着和平共处精神,希望合作共赢。能源和关税这些事连在一起看,就能看出中美博弈的复杂性。
中国不买美国油,可能部分是因为关税抬高成本,也可能是战略调整,转向中东和俄罗斯来源。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进口原油8385.4万吨,天然气2031.1万吨,但美国份额在缩水。这对美国出口是坏消息,特朗普推高关税,本想逼各国让步,结果全球供应链乱套。
亚洲国家开始找新贸易伙伴,欧盟在制定反胁迫工具,准备应对无协议情景。
从整体看,中美关系不是非黑即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短期内会伤到中国出口,但中国经济韧性强,上半年货物贸易总额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
中国高层像刘建超这样的表态,显示出中国不想打仗,但会用事实回应挑衅。美方高层也多次表示愿谈判,特朗普自己说中美关系有所改善,还期待中方访美。
5月12日的中美联合声明,就显示双方在关税上让步,美国把对等关税降到10%,中国也相应调整。
不过,挑战还在——台湾和南海问题,美国都有插手。
刘建超在论坛上强调,中国在这些问题上保持克制,但底线清晰:和平统一是努力方向,绝不容忍台独;南海要避免外部力量挑衅。
特朗普政府高喊“印太战略”,但落实难,盟友不齐心。能源断供这事,美媒解读为中国在施压,但中国可能只是市场选择。
中美关系走向取决于双方选择。外交部发言人在7月15日说,中国东盟合作最具活力,这是在拓宽朋友圈。
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6月无通胀迹象,特朗普团队庆祝,但关税战会推高国内物价。专家分析,2025年全球原油市场低增长高波动,关税加剧不确定性。
中国原油进口预计全年5.72亿吨,产量2.18亿吨,供需稳健。美国原油日产量预计1342万桶,但需求预测下调到2040万桶/日。
中美是战还是和,得看行动。
刘建超的表态是和平信号,中国不输出动荡,自毁机遇。但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加剧关税和能源摩擦,大家都得付出代价。全球经济一体化,谁也脱不了钩。
参考资料:
1、为了中美和世界,一步步结束贸易战 环球时报 2019-10-13
2、智库|中美经贸竞争与博弈是“拉锯战”、“持久战” 澎湃新闻 2019-10-08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