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高考出分后,中国出现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令人兴奋!

鉴史人 · 2025-6-26 20:05:57
1.gif

每年高考出成绩的日子都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但今年出现的两个有意思的现象值得一提。
第一个现象是国内逐渐摆脱了“唯高分论”的旧观念。近期,一则名为“女生高考288分全家欢呼”的新闻一度冲上热搜。虽然288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并不算一个高分,甚至可以说是“低分”,但对于这位考生的家庭而言,这个成绩却是值得庆祝的。
2.jpeg

原因很简单:这是她历次考试中的最好成绩。而这个故事之所以触动人心,更是因为它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社会正在逐渐摆脱“唯高分论”的桎梏。
过去,高考分数几乎是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尺,600分、700分的高分考生被推上神坛,而低分考生往往被忽视甚至边缘化。
3.jpeg

随着这一事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单纯的高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潜力。毕竟,高考分数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个人天赋,甚至是考试当天的状态,单一的分数无法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因此,社会逐渐认识到,不应该把所有学生的成功仅仅通过单一的“分数”来评判,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jpeg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或亲友的经历,比如“中考失利但后来创业成功的”“高考分数不高却在职业教育中找到人生方向的”。
这些事件也提醒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而不是制造一批只会应试的“高分机器”,随着社会对职业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认可,未来的教育评价体系或许会更加多元,为每一个努力的人提供绽放的机会。
5.jpeg

第二个现象则是AI志愿填报工具的广泛应用。据数据统计,高考出分仅两天,全国已有超过100万份AI定制化志愿报告被考生领取。其中,上海地区的生成量高达2万多份,相当于每三个考生中就有一人使用了AI工具。这一数字令人震撼,也标志着AI志愿填报从边缘化的“辅助选项”正式迈向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刚需”。
6.jpeg

过去,许多考生和家长往往依赖于培训机构来进行志愿填报,但这些机构通常收取高昂的费用,且市场上存在不少不规范的机构,有些甚至存在“割韭菜”的现象,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相比之下,AI志愿填报的出现无疑是一场革命。根据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当前主流AI志愿填报工具的专业水准已接近甚至媲美人类专家,且大多免费提供服务,这意味着,考生无需花费高昂费用,就能获得科学、个性化的志愿建议。
7.jpeg

从市场角度看,AI的崛起也正在改变高考志愿填报的格局,据相关研究机构估算,2025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为10.9亿元,如果按一份传统咨询报告2000元计算,50万份报告的市场规模已接近10亿元。
而AI工具的免费或低成本模式,正在快速挤占传统市场的份额,一位业内人士分析:“AI的普及让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公平,过去,只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能请得起专业咨询师,现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服务。”
所以你们认为这两个改变是不是好事情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鉴史人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