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白酒也开始按杯卖了。
近日,上海一家面馆因“3元阳春面配40元一杯的飞天茅台”火速出圈,引发多方媒体报道。
图源:浙江经视
据悉,该面店不仅卖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知名高端白酒也都按杯卖,其中五粮液24元一杯、剑南春12元一杯,顾客多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务工人员以及附近大学的学生群体。
有消费者表示:平时一瓶两千多不舍得喝,但是48元一杯,高低得尝尝鲜;
也有网友化身“会计”,核算起杯装茅台的盈亏。按飞天茅台的最新行情价计算,53度500ml规格的价格为1920元/瓶,相当于3.84元/ml,按茅台杯算,一杯10ml的成本39元,上海面馆卖48元,单杯能赚9元,单瓶保守收益能有441元。
图源:新酒食
从高端餐厅走进寻产小店,昔日令大众消费者遥不可及的茅台们,正不断有了“烟火气”。
可平民化背后,也暴露出茅台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白酒价“跌跌不休”
高端白酒市场疲软,白酒三巨头“茅五泸”也纷纷迎来价格变动,集体失守千元价格带。
首先是茅台,今日酒价数据显示,6月11日,25年飞天茅台散瓶价跌破2000元心理防线后,价格下滑的闸门就此打开。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24年、25年散瓶和原箱规格的飞天茅台价格齐齐跌破1900元关口,其中25年散瓶茅台当日跌幅最高,售价低至1780元/瓶,较上一日下滑70元。
图源:今日酒价
黄牛也开始大甩卖,把飞天茅台的报价压得更低:25年散瓶飞天1700元/瓶,24年散瓶飞天1700元/瓶,23年散瓶飞天1710元/瓶.....
图片说明:黄牛群里的标品茅台报价
跌势不仅限于标品飞天。茅台王子酒、茅台1935、茅台生肖酒、茅台精品等茅台全系列产品的市场流通价都在下挫。
比如,茅台精品流通价最高时4500元/瓶,如今价格回落到2580元/瓶左右;曾经被炒到3800元/瓶的生肖蛇茅,现在也跌至2499元/瓶,跌幅超过34%;今年上市的笙乐飞天也未能幸免,较高点下跌超32%。
其他品牌的价位同样“跌跌不休”。6月20日五粮液的核心产品普五(八代)500ml的规格售价跌至900元以内,部分电商平台成交价仅756元/瓶,均低于当时批发价905元;
图片说明:不同电商平台上五粮液普五的价格
同期,国窖1573的渠道价下滑至845元,部分平台滑落至800元以内,直接击穿出厂价。
图源:酒经
短期来看,这一轮白酒价格大跌的行情,主要受到两大因素影响:
其一是新禁酒令带来的冲击。今年5月中旬,最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规定公务活动期间禁止饮酒,导致山东、四川、广东、湖北等白酒经销大省的消费频次大幅收缩,很多酒商6月销售额、利润环比下滑30%-50%,卖不动后市场价位开始下调。
其二是电商平台利用名酒促销引流所致。电商巨头借助618大促投放大量低价名酒,以此来制造话题和爆点,比如#万瓶1499元飞天茅台限时抢、#百亿补贴抢848元五粮液普五等活动,此举带动了其他高利润的酒水销售,可也严重拉低高端白酒的市场成交价。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来看,白酒价格承压,根本原因是行业供需结构出现了问题。
囤货升值走不通了
行业结症多,让白酒“涨无可涨”。
首要的一点是,当前行业库存积压已是不争的事实。《华夏酒报》统计,2024年,19家白酒上市企业总计396.12万吨库存,其中,成品酒49.13万吨,半成品酒346.99万吨,按当年的行业平均吨位价19.21万元计算,库存价值约7609.47亿元,叠加未上市的企业库存以及经销商、零售商等囤的货,整个行业的存货规模接近万亿。
图源:华夏酒报
库存的周转周期也变得更长了。70%的上市企业周转天数上涨,行业平均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721天增至2024年的868天,创下五年新高,产品的变现周期越拉越长。
行业库存承压引起的酒价持续低位,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产得多,卖得少”所致。
高端白酒的供给在2023年达到顶峰,茅台、泸州老窖、今世缘等前六大酒企产能较2020年增长37%,半成品酒产能价值更是从2018年的46.96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123亿元。
但市场已无力消化,2023年高端白酒的销售同比下滑约20%,很多地区的烟酒销售商表示:“中秋、国庆等节日旺季的业绩愈发不景气,去年高端酒的需求减少了三成不止”。
酒企产能利用率的变化,也能反映白酒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2024年大部分上市酒企的产能利用率更是录得负增长,最高降幅达到82.37%,中位数也从72%骤降至56%。
图片说明:《百酒研究局》统计的部分上市酒企的产能利用率情况
至于渠道内卷,则是白酒价格彻底失控的导火索。
过去,酒企通过涨价预期刺激经销商们囤货,后者则是靠此升值获利,但如今,这个击鼓传花的挣钱法子行不通了,高价白酒成了烫手山芋。
来自江苏的经销商透露:现在卖一箱高档酒亏200元,但不进货就会丢失代理权,进了货压垮资金链,只能一边拼命在各电商渠道蹭活动降价甩卖,一边进少量的货。
相比经销商处处掣肘,终端可没有太多顾虑,大部分零售商见销量不行就不会再囤货,只敢卖多少进多少,这也导致库存持续淤积在经销商环节。
公开数据披露,目前,超过60%的渠道商表示库存压力大,多数经销商存货周转天数超过半年,30%的经营者现金流已告急,货越来越卖不动了,成本也越来越难回收。
图源:今日酒价
多重因素影响下,白酒价格体系逐渐崩塌,为了刹住酒价,酒企选择给市场减量,纷纷开始停货、回购。
2025年1月以来,酒企集体发布停货通知。珍酒停止接收第三代珍十五的销售订单;洋河不再接受线上天之蓝与海之蓝的销售订单和货物供应;五粮液则是直接叫停了华南、华东等的普五供应,并要求经销商回收900元以下的产品;李渡高粱、今世缘也加入了停货大军。
图片说明:各大酒企的停货通知
但这番操作治标不治本,当前消费者的饮酒倾向变化明显,如若看不透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怎么折腾都无济于事。
高端光环正在减弱
周期调整还未结束,白酒行业还能怎么找活路?
目前,酒企的业绩压力愈发明显。《格隆汇》发文指出,2022-2024年,A股上市白酒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逐步下降,分别为20.3%、18.9%、7.4%,这与白酒产品的附加值减弱不无关系。
图源:格隆汇
白酒曾被赋予太多标签,像是身份象征、社交关系、保值产品等等,可随着白酒行业进入存量冷静期,以及长期宴席禁令的影响,这些反而成了累赘。
与此同时,白酒行业的消费主力在不断趋向年轻化,高端酒类传统的“权威叙事”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中国酒协的报告指出,白酒的主力消费群体正在进行代际更迭:1985年后出生的人群承接“85前”成为新主力,占比52%。
图源:胜马财经
与上一辈人热衷于酒桌文化不同,当代年轻人更看重酒品本身的口感,也更偏爱低度酒水。
36氪发布的《2024年中国酒水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口感口味”是年轻一代最看重的要素,影响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才是酒水品质、品牌感知和性价比;且他们对于酒水度数也有要求,CBNData调研发现,有63%的年轻人更喜欢低度微醺、天然酿造的酒饮,2024年该群体的高度数白酒消费占比下滑12%。
图源:DT商业观察
总结下来,行业整体正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定义消费”,高档白酒年轻化、大众化已是板上钉钉。
在这一趋势下,头部品牌效应或许还有价值,但对整个行业来说,酒产品单靠走量和提供虚假价值的时代正在远去,回归酒品本身的需求才是关键。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白酒的调整周期还将继续,价格下行也远没到终点,经销商和酒企面临的难关没那么容易度过。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