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误会太深!直到官媒揭张雪峰真实现状,才懂董宇辉那句话含金量

离开结果返回 · 前天 23:06
每年高考季,张雪峰总能以"底层家庭军师"的身份霸榜热搜。家长们在直播间排着队连麦,用布满老茧的手记下他的每句建议,背后是3000万普通家庭对教育信息差的集体焦虑——当北上广中产在研究竞赛保送路径时,更多家庭还在为怎么用二本分数选到好就业的专业发愁。这个东北糙汉用"文科都是服务业""报新闻学就打断腿"的暴论撕开教育公平的遮羞布,却也让211教授们痛批的"功利主义"成了老百姓心里的实用指南。
看看那些凌晨蹲守直播间的家长就懂了。有人截图保存过张雪峰给甘肃560分考生的建议:放弃省会二本计算机,改报偏远双非院校的电气专业,毕业后直接瞄准国家电网县局岗位。这种精准到县城电网招考年龄限制的建议,根本不是高校宣讲会里能听到的干货。但问题在于,当所有人都按"就业倒推专业"的逻辑选志愿,冷门基础学科真要沦为摆设吗?某985招生办老师透露,他们地质学专业去年有12个调剂名额无人问津,而隔壁计算机专业录取线却暴涨40分。
1.jpeg

把张雪峰和董宇辉放一起看特别有意思。同样是从底层突围的知识网红,董宇辉卖大米能卖出诗歌与远方,张雪峰卖志愿填报方案却像在搞战前部署。前者唤醒中产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后者专注帮普通人规避人生风险。这种分裂恰恰印证了社会的参差:当董宇辉的粉丝在为"谷贱伤农"感动时,张雪峰的受众正在计算民办三本四年学费要不要超过18万。
2.jpeg

争议最大的还是他那个"公司流水过亿却不买楼"的人设。查查工商信息就知道,张雪峰控股的苏州公司确实参保人数为零,这种"轻资产"模式在教培行业实属罕见。对比某知名考研机构把校区开到县城的重资产打法,他的商业逻辑更像互联网公司——用个人IP引流,靠定制服务变现。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敢说"30万以下项目员工自己定",毕竟核心资产都在他脑子里装着。
3.jpeg

教育部门该警惕的不是张雪峰这个人,而是他揭开的脓疮正在溃烂。去年教育部新增的"高职大数据技术"等21个专业,今年就有6个面临撤销,这种拍脑袋决策比网红暴论危害更大。与其批判家长迷信"就业导向",不如建立权威的专业预警机制。现在的情况是,普通家庭宁可信直播间里的"大实话",也不敢赌专家们的美好蓝图。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离开结果返回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