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日报道据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7月31日报道,一场空军现代化浪潮席卷东南亚,这标志着该地区防务态势发生深刻转变。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到菲律宾、泰国,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投资新型战机。
该地区空军现代化进程是在数十年来投资不足和依赖老旧战机的背景下开始的。
许多东南亚国家仍在使用一些老旧战机,例如越南的苏-22战机(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向越南转让)、印度尼西亚的F-16战机(于20世纪80年代末购得几架)以及马来西亚的“鹰”式战机(20世纪90年代从英国购得)。
面对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化通信来提高决策能力和作战效率的高速复杂军事行动,这些战机日渐过时。为此,各国政府正在寻求更现代化的战机,以取代其过时的机队。
例如,印度尼西亚正在对其机队进行大规模更新,计划从法国采购64架“阵风”战机,并从韩国、土耳其和美国另购数十架战机。马来西亚也计划升级其机队,将从韩国采购战机,从科威特采购二手美国战机。新加坡则计划购置更多F-35战机,包括垂直起降型。
从俄罗斯和美国以外的来源购置战机似乎成为东南亚国家的趋势。
韩国受到这些希望升级空军力量的东南亚国家的青睐。菲律宾正在加购12架韩国FA-50战机,使其FA-50战机机队规模翻一番。
欧洲供应商也不甘落后。泰国新增12架瑞典制造的“鹰狮”战机,而捷克则向越南提供12架L-39NG战机。
这些购置计划表明,东南亚国家正在努力进行空军现代化,同时也避免把美国当作主要供应商。成本是推动这一转变的一个因素,因为美国制造的武器平台往往成本更高。东南亚国家必须谨慎地平衡防务开支与紧迫的社会和经济需求。虽然备受瞩目的战机购置成为头条新闻,但空军现代化努力很多仍受到资金来源不稳定、官僚机构效率低下和后勤障碍的影响。
此外,可持续性问题(例如维护、飞行员培训和备件)受到的关注往往比采购本身要少。马来西亚就是一个例子。据报道,2018年,马来西亚拥有的28架俄罗斯战机中只有4架能够飞行。
此外,供应链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许多新的购机计划标志着东南亚国家旨在减少对任何单一外国势力过度依赖的战略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军事伙伴关系多元化成为一种战略必需,而非一种奢侈。包括法国、瑞典在内的欧洲武器供应商以及韩国,已成为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它们提供灵活的付款方式,带来的政治包袱比美国少。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典型例子。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5年,美国因印尼涉嫌在东帝汶侵犯人权而对其实施武器禁运。自那以来,雅加达一直寻求以牺牲互操作性为代价来扩大其武器供应商。
不过,新加坡是个例外。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将英国制造的“猎人”战机退役以来,新加坡空军一直主要依赖美制战机。此后,新加坡只运行美制武器平台,包括A-4“天鹰”攻击机、F-5E“虎”式战机、F-16战机和F-15战机。因此,新加坡在空军现代化计划中使用美制F-35A和F-35B战机是延续了这一传统。
归根结底,东南亚的空军现代化不仅仅是采购尖端战机或导弹。它反映了对国家自主和战略威慑更深层次的渴望。随着地区威胁演变为高科技战争,该地区的防务能力也必须随之演变。未来的挑战是确保现代化成为稳定的力量,而不是冲突的催化剂。(编译/马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