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顶不住美压力,莫迪跪了,印度停止购买俄石油,中国也得早做打算

吴学兰 · 前天 12:41
在购买俄罗斯石油方面,印度能够扛住来自美国的压力吗?面对美国“二级制裁”威胁,中国会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吗?
1.jpeg

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迫使俄总统普京停止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近日给对方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俄方必须在10天之内停战,否则将会遭到美国的严厉制裁,其中就包括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以及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国家加征“惩罚性”关税。面对美国的制裁威胁,作为俄石油最大海外客户之一的印度,顶不住跪了,即停止购买俄石油。
在特朗普威胁对俄罗斯石油采购方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后,印度因担忧遭到美方的制裁,目前已要求印度炼油企业制定替代采购方案。有数据显示,印度国有炼油厂上周已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针对北约和美国对继续采购俄罗斯油气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包括可能征收100%关税的声明,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之前曾表示,新德里对这种双标做法“提出特别警告”。然而,印度嘴硬能顶什么用呢?最终还不是也被迫“下跪”。
在8月1号当天,因担心面临美国与欧盟的制裁,至少有四艘装载俄罗斯石油的油轮滞留在印度西海岸。看来,印度在停止进口俄油方面,似乎是动真格了。要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一直从俄罗斯那里购买价格打折的石油,在经过提炼加工后转手卖给欧洲国家,从中赚取高额利润。那么问题就来了,印度难道就愿意因此放弃这一种赚头极大的生意吗?实际上,种种迹象表明,印度在购买俄油问题上向特朗普“下跪”,似乎是在送给对方一个“顺水人情”。
2.jpeg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最初,俄罗斯为打破西方制裁,给印度的折扣很高,每桶比市价低14-16美元。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普京在对印石油价格打折方面变得有点“抠门”。据外媒报道,最近几个月俄罗斯石油价格的折扣,已下降到每桶只有2.5-4美元。正因为折扣的诱惑变小,印度石油企业和炼油厂对俄罗斯石油也没有那么大的依赖了,因而特朗普一威胁,他们从别的国家进口石油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特朗普对此显然很受用,他日前表示,“我听说印度将不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这是很好的一步”。显然,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因利润已大幅减少,正好被莫迪政府用来作为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继续谈判的筹码。毕竟,因为美印没能赶在最后期限内达成协议,特朗普已经宣布,从8月1号起,对几乎所有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由此可见,莫迪政府这时候“背刺”俄罗斯,应该不只是避免遭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那么简单,而有可能是希望借此换取特朗普留下谈判的空间,争取在9月份之前与美方达成相关协议。
不过,莫迪政府可能有点想多了,对特朗普而言,印度“听话”停止进口俄油,美国没有加征其“惩罚性关税”,已足够让莫迪“烧高香”了,就别指望特朗普会在美印关税问题上做出妥协。实际上,莫迪苦啊!他知道印度有几斤几两,很想跟美国达成协议,避免美印之间爆发一场关税战。不过,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又促使他必须坚守底线,因为这道防线一旦被击溃,引发的后果可能就是葬送他总理生涯。
3.png

为什么这样说呢?归根结底,就是特朗普贪得无厌!他不但要征收印度至少15%的“基础关税”。同时还要求印度开放市场,给予美国所有输印商品零关税待遇。一旦莫迪被迫打开这道口子,对印度相关行业而言,可能就是一场灾难。就拿印美贸易谈判中较为突出的乳制品问题来说吧,由于印度乳制品行业大多数是以小农户、小作坊方式运营的。一旦对像美国这样拥有发达乳制品生产、加工和营销能力的国家开放,将对印度乳制品行业带来毁灭性冲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莫迪政府迫于美方压力不得不开放市场,势必承受强压。因此,在美国不大可能会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的情况下,莫迪迫于美国压力停止进口俄油,非但无法给自己解套,反而还会在外交上陷于“两头堵”的困局,也就是说,印度此举非但无法化解美印之间的僵局,同时还有可能影响俄印合作关系。那么,在进口俄油方面,印度已经“下跪”,中国是否也得早做打算呢?
中国是有必要早做打算,但不是和印度那样就相关问题向美国“下跪”,而是需要考虑采取什么措施对美方的挑衅予以迎头痛击!日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就曾发出威胁,大致意思就是“中方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面临更高的关税”。咋的了,美国还想挑起新一轮的中美关税战吗?要知道,中美就关税问题的最新一轮谈判刚刚结束,双方都同意将最后期限往后推移,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接触,争取把悬而未决的问题摆平。
4.png

中国希望解决存在的分歧,美国也不希望重启战端,那么,美方就相关问题对中方发出的威胁,到底有多高的“含金量”呢?这么说吧,除非美国有胆量挑起新一轮对华关税战,否则这种威胁就是“废铜烂铁”。原因正如媒体所言:当前美俄关系呈现新的演变态势,美国对俄政策正向西方传统“建制派”回归。美方凭借对乌军援与对俄制裁两张牌,配合其大国竞争思路,试图对俄罗斯施加压力,同时还希望中方“配合”对俄施压。
换句话说,这是特朗普惯用的一种讹诈手段,若成功了那是“意外收获”,若失败了,美国也没有损失什么。只不过,中国不是印度,特朗普的这种讹诈手段在中国这里毫无意义。相反,如果玩得太过火还有可能会引火烧身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吴学兰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