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7月28日下午,中美两国代表团步入谈判会场。原定3小时的会谈最终延长至5小时,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当双方代表走出会议室时,表情凝重,一言不发地快步穿过媒体包围,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远在苏格兰访问的特朗普在会谈结束后接受采访时,一改往日风格,坦率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他补充道:“我们都强硬,但很快会有事发生,我乐见中国开放他们的市场。”
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在沉默中开始,在沉默中结束。没有茶歇,没有中途采访,双方代表全程紧绷神经。会后中美代表不约而同地选择“冷处理”,快步离场拒绝回应媒体提问。这种反常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信号——谈判内容高度敏感,任何表态都可能被放大解读。
今年5月中美达成的“关税休战协议”将在8月12日失效,留给双方的协商窗口期仅剩两周。如果此轮谈判不能取得突破,贸易战将重新点燃——美国对中国商品的税率可能从30%跳涨至145%,中国的反制税率也将升至125%。
美方代表团带着“战利品”信心满满来到瑞典。此前特朗普政府已与日本、韩国达成15%-20%的关税让步,越南更是接受了20%关税加全面开放市场的条件,欧盟则端上了15%关税加上1.35万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美方财长贝森特本以为这些筹码足以让中国让步,但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会谈前一天,《人民日报》就亮明态度:“磋商有底线,合作有原则”。这并非虚张声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比2024年同期高出0.3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普遍疲软背景下表现亮眼。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最让美方忌惮的是中国的“稀土王牌”。中国掌握全球超过90%的稀土分离产能和绝大多数深加工技术。美国地质调查局评估显示,美国想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至少需要10年建设周期,投入将超过万亿美元。五角大楼的报告更是直言,若中国全面断供,美国军工体系撑不过半年。
在技术领域,中国也在快速摆脱对美依赖。被列入实体清单的1200家中国企业去年研发投入逆势增长18%。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闪存等自主创新成果,都是在制裁中诞生的。国产操作系统在党政机关渗透率达75%,金融行业国产数据库占比超60%,意味着即使美国彻底断供,中国核心领域仍能正常运转。
特朗普团队此次谈判手腕上绑着三道“紧箍咒”。8月12日的关税大限悬在美股头上的利剑;美国企业界的强烈反弹——波音公司因贸易战已停止接收中国的新飞机订单;政治上的压力:特朗普竞选团队内部民调显示,65%选民反对高关税推高物价。
当普通美国家庭发现中国产童鞋价格翻倍时,特朗普的票仓正在松动。这解释了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为何急吼吼宣布“有18国提交贸易提议”,却对中美进展避而不谈。
特朗普的态度也在微妙变化。7月22日,这位曾扬言“关税让美国强大”的总统突然改口:“不,我不会说‘我要对中方强硬’。我们会以非常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他甚至主动透露145%的关税“不会一直这么高”,承诺将“大幅下调”。
会前美方还释放了一系列“示好”信号:放松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限制,暂停部分对华科技管制。但这些“糖衣炮弹”未能动摇中方坚守平等、尊重、互惠三原则的立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