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半决赛惜败日本的夜晚,深圳主场的叹息声还没散去,中国女篮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战场。近日,球队官宣重启8月至10月的长周期集训,目标明确——打好2026年女篮世界杯附加赛,夺回失去的直通资格。
作为东道主,女篮在亚洲杯拿到季军的表现确实让球迷捏了把汗。宫鲁鸣指导上任后推行的万次投篮计划和张子宇、韩旭的双塔组合,本被寄予厚望,却没能在关键战中顶住压力。如今集训开启,教练组的调整方向成了最大看点。
从近期阵容反馈看,三个位置的调整呼声最高。控球后卫李缘在亚洲杯场均仅1.6分,三场比赛得分挂零,进攻端打不开局面的同时,组织和防守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前锋张茹虽然防守积极性突出,但进攻端贡献有限,场上整体效率偏低;老将潘臻琦则状态下滑明显,四号位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这三人的位置或许将面临新竞争。
另一边,刚在大运会女篮决赛中击败美国队夺冠的年轻球员,成了阵容优化的潜在人选。刘禹彤的内线冲击力、田媛媛的外线稳定性、陈玉婕的灵动突破,加上唐子婷的全能表现,这批在进攻端展现出有板有眼特质的年轻人,或许能为球队注入新活力——毕竟亚洲杯上女篮的进攻滞涩,正是需要弥补的短板。
更受关注的,是李梦能否回归。这位30岁的核心球员兼具突破、传球和关键球硬解能力,相较于国际篮坛不少同年龄段的老将,仍处于当打之年。若能形成李梦与张子宇的内外呼应,球队的战术丰富度和终结效率可能会有质的提升。
此外,万次投篮计划也将升级,重点增加移动中的投篮训练——毕竟在高强度对抗中,能否在跑动中稳定出手,往往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距离世界杯附加赛越来越近,女篮的每一步调整都牵动人心。是新人上位带来惊喜,还是核心回归稳住阵脚?这次长集训的效果,或许将决定球队能否在明年的生死战中破局。
你觉得这套潜在的新阵容,能帮中国女篮闯过附加赛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