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环境显示,茅台2025年Q1营收506亿元(+10.54%)、净利润268亿元(+11.56%),增速较2023年放缓,但直销收入增长20.2%232亿元,显示渠道优化效果。机构资金仍在撤离,2024年Q4公募基金持仓茅台数量减少1234只,2025年Q1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市值同比下降22.65%,表明短期情绪谨慎。
而且随着5月18日最严禁酒令发布后,2025年6月飞天茅台价格呈现全线走低态势,原箱批发价单日下跌25元至1935元/瓶,散瓶跌至1840元/瓶,较年初累计跌幅近20%。电商平台如拼多多散瓶售价低至1730元,海外版甚至跌破1430元,回收商报价则在1600-1650元区间,多地出现“收了就赔钱”的倒挂现象。部分渠道预测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至1700-1750元,甚至存在月内跌破1499元指导价的风险。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茅台已经进入了新低谷期行情,结合历史周期规律、当前市场环境及茅台的战略调整,预计茅台的低谷期行情可能需要2-3年逐步恢复,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分析:
一、历史周期规律:调整时长与恢复路径
1、价格周期的规律性:茅台历史上四次价格暴跌(1989年、1998年2012年、2021年)中,调整幅度在25%-60%之间,持续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四年。其中,2012-2016年因限制三公消费和塑化剂事件引发的深调持续四年,最终通过拓展民间消费、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复苏。当前调整(2023年至今)与2012 年周期有相似性,但叠加了更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消费分层,预计恢复时间可能接近或略短于上次周期。
2、库存消化的关键节点:截至2025年6月,茅台社会库存总量约1.2-2.2亿瓶,其中投机性库存占比超60%,散瓶飞天市场价已从2900元跌2200元。参考2012年库存消化周期(约3年),若当前库存以每年30%-40%的速度去化,预计2026 年底可基本回归健康水平。
二、当前市场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
1、政策与经济的双重压力:2025年5月实施的“禁酒令”进一步压缩政商消费场景,叠加经济增速放缓,短期内需求端承压。但政策对合规消费的纠偏(如新华社发声)已部分缓解市场悲观情绪,中期看商务宴请、礼赠需求有望逐步恢复至疫情前80%-90%水平。
2、行业结构性分化:白酒行业进入“量减价增”阶段,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5达44.72%),茅台凭借品牌壁垒和渠道控制力,在次高端以上价位竞争中占据优势。2025年上半年,茅台通过直销占比提升至50%、非标酒收入占比25%等策略,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
三、茅台的战略应对:短期承压与长期布局
1、库存与价格体系管理:茅台通过控量稳价(如减少经销商配额)和加速基酒储备(26万吨基酒可支撑5.6 亿瓶飞天),为未来产能释放奠定基础。同时,取消搭售制、优化配额管理等措施逐步修复经销商信心,批发代理收入增速回升至19.7%。
2、第二增长曲线培育
国际化加速:2025年出口营收突破50亿元,高附加值茅台酒销量增长超40%,计划2030年海外收入占比达20%。
年轻化探索:推出43度喜宴、联名款产品等低度酒,但当前低度酒占比仍不足5%,需突破“低而不淡”的工艺瓶颈和消费者认知偏见。
服务生态构建:落地50家“茅台文化综合体”,打造“商品+服务”模式,覆盖健康管理、圈层社交等场景,提升用户粘性。
四、恢复时间预判:2026年弱复苏,2027年新周期启动
1、短期(2025年下半年):库存去化进入尾声,中秋国庆旺季若批价企稳(如飞天散瓶回升至2200元以上),可能触发估值修复。但社会库存中的投机性部分(约1.2亿瓶)仍需时间消化,预计2025年底行业整体库存回归健康水平。
2、中期(2026年):经济回暖叠加消费场景修复,茅台营收增速有望回升至10%-15%,海外市场和系列酒(如茅台1935)贡献增量。若政策托底(如消费券发放)和年轻群体培育见效,可能提前迎来弱复苏。
3、长期(2027年后):库存压力完全出清,叠加产能释放(2025年新增产能1.3亿瓶),茅台或进入“低估值+弱复苏”的新周期,PE有望从当前20倍回升至25倍以上。
综合历史规律、库存周期和战略调整,茅台低谷期行情大概率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逐步结束,恢复时长约2-3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2025年中秋旺季动销数据及2026年库存去化进度,这两大指标将成为周期拐点的核心信号。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文章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