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周前达成的共识,咱们的两个邻居泰国和柬埔寨,于4日至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其核心议程是解决边界问题、缓解边境紧张局势。
具体日程安排上,4至6日双方秘书级团队召开预备会议,7日则是举行部长级会议。
本次会议,中美和马来西亚代表将作为观察员出席,但仅限于最后一天,这其实已经是泰柬彼此妥协之后的结果,最初泰国方面并不接受别国参与。
分歧还不止这点,泰柬最开始曾同意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会议,但泰国则提出把地点放在中立国家马来西亚,同时会议延长到4天,以便全面讨论所有问题。
柬埔寨同意了要求,但提出希望中马美三国代表可以列席,泰国国防部明确反对这个建议,因为会谈是双边属性,不需要第三方参与。
不过泰方最终还是改了主意,同意中马美作为观察员参与,但仅限于最后一天部长级会议。
一次会谈从地点、日期到参会人员都有争议,说明双方分歧很大,而且很可能在先前达成的停火协议之中,很多问题都没有考虑清楚。
另外,这也说明泰国和柬埔寨这两个国家,对是否要第三国介入的态度区别很大。
这倒并不奇怪,两国实力对比摆在那里,弱小的柬方觉得自己单独谈判占不到便宜,所以希望拉大国介入,自己一方可能损失会更小。而泰国一方则觉得靠实力就能谈出有利的条件,所以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泰国方面之所以最后答应中马美参与见证,应该是考虑前面几天双方自己就能谈明白,最后中美和马来西亚只是见证结果,对谈判不会有什么干扰作用。
其实泰方这里提防的并不是中国,而更可能是美国,而柬埔寨提出要中美一起见证,或许实际的想法,也还是希望美国的因素对泰国起到制约作用。
站在中方角度,即使只是最后一天见着会谈结果,也仍然会评估双方达成协议的合理性。为了达到长期停火的效果,在谈判的间歇,中方应该也会每天跟进谈判进展,与双方沟通。
之前的停火谈判中,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总理普坦,均对中国参与调解表示感谢。随后两国代表又到上海来和中方举行会晤,并向中方重申将遵守停火共识,同时再次赞赏中国发挥的作用,这些都说明了它们对中方的认可。
泰柬边境冲突核心矛盾是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而两国多股政治势力的各自需要,又让边境争端的解决更加复杂。所以尽管谈判日期已经到来,泰柬两国之间的“火药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散的。
柬国防部发言人3日称,情报显示泰国军方正计划对边境多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向民众发布了撤离令。不过泰军方随后否认进攻传言,迄今为止边境泰军也还没有动静。
这种“认知战”双方可能都会开展,但可能不会每次都是虚惊一场,因此停火协议还需要地区国家的有力监督。
作为本次停火发挥牵头作用的国家,马来西亚驻柬武官率领的东盟军事观察团,已抵达柬泰边境地区监督停火。观察团由马来西亚牵头东盟其他六个国家的武官组成,将在前线停留两周,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多国武官的监督行动。
为什么没有中方武官参与?其中重要原因或许是因为中方自身的谨慎。这类监督执行工作,还是交给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来执行更好,中方的角色应该更多是调解人。
当前形势下,泰柬边境冲突之中,最需要担心的还是外部势力的介入。中方维持在军事层面的不介入,两国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人物,就也更没有理由引域外势力介入。
要最终解决边境冲突,不可能靠军事手段,只有外交和政治途径才可以。东盟地区的稳定,应该更多由东盟国家自己维护,因为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就依赖于各成员国之间和平稳定的关系。
冲突会破坏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增加贸易成本,阻碍经济发展,受损害的不仅仅是冲突的两个国家,而是地区全体成员。
对于泰柬的冲突,如果尝试用东盟内部的机制就能解决,那对整个地区来说都是好消息。因为之后类似的事情,就也可以自己内部调解,不用让大国卷入,这样也就不会有让外部势力趁虚而入的可能。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