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博签约篮网的消息让中国篮球圈炸了锅。
腰椎骨折刚满三个月的北京队主力前锋要挑战NBA,这剧情够燃也够虐——过去十年,孙悦周琦丁彦雨航们带着满身伤病倒在追梦半路上,现在21岁的小曾拿着Exhibit 10合同再闯北美,成了唯一可能和赵维伦上演“中国德比”的独苗。
球迷嘴上说“别抱太大希望”,心里却比谁都清楚:这个倔强的东北小伙,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NBA梦,更是中国男篮重返世界舞台的探路火种。
Exhibit 10合同背后的生存游戏值得细品。
这类合同本质是“临时工协议”,训练营期间的食宿补贴仅值几千美元,转双向合同的概率不足15%。
参考崔永熙上赛季的轨迹:签约后三次被下放发展联盟,场均3.2分的成绩单还没捂热就遭裁员。
但篮网这次选择显然有战略考量——他们刚把布里奇斯送到尼克斯换回四个首轮签,摆明要彻底重建,这时候签下中国球员,既能填补阵容空缺,又能开发庞大的亚洲市场。
小曾的2米11身高和38%三分命中率,恰好适配现代篮球的锋线需求。
这次签约暴露的深层困境更值得讨论。
中国球员冲击NBA的路径正在收窄:NBA球探报告显示,00后国际新秀的平均G联赛数据是18.5分+7.3板,而曾凡博当年在点燃队的数据仅5.8分+2.8板。
日本球员渡边雄太的逆袭轨迹或许更具参考价值——从灰熊的双向合同打起,靠防守和三分在篮网站稳脚跟,六年磨出千万合同。
反观我们的苗子,要么被CBA俱乐部当宝贝捂着不敢放,要么像郭昊文那样在G联赛坐穿板凳导致状态全无。
职业体育终究是门残酷生意。
看看篮网现有阵容:克拉克斯顿刚签下亿元合同,新援卡梅隆约翰逊的防守漏洞需要填补。
小曾想挤进轮换,必须在前十场季前赛证明自己能在NBA级别的对抗中完成护框和换防。
医疗团队评估同样关键——他接受的新型富血小板血浆疗法虽然能让骨骼愈合速度提升40%,但运动医学期刊《BJSM》研究指出,腰椎伤愈球员的二次受伤风险仍高达27%。
或许中国球迷该调整期待值。
与其幻想“德比大战”,不如关注曾凡博能否复刻渡边的生存智慧。
当年渡边在猛龙每天加练500个底角三分,硬生生把命中率刷到44%。
现在篮网训练馆的监控数据不会说谎——小曾如果能把接球三分命中率稳定在40%以上,把防守效率值控制在105以内,就算最终被下放发展联盟,也能为后来者趟出一条可复制的留洋路径。
毕竟中国男篮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噱头,而是可持续的人才输送通道。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