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第三轮谈判开始,5小时高强度博弈,罕见未发声明,咋回事?

占山为王 · 6 小时前
中美第三轮谈判开场就透着火药味,关键利益区谁都不敢退让。
8月关税自动回弹这把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两国头顶,全球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主和消费者最揪心——贸易成本涨10%还是20%,直接决定工厂能不能开工、超市日用品会不会涨价。
1.jpeg

谈判首日五个半小时交锋没出声明,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双方开始动真格掰手腕了。
2.jpeg

中国谈判桌上亮出的三张底牌,比多数人想象的更硬核。
3.jpeg

稀土这张王牌不止是储量垄断,全球89%的稀土加工产能在中国,美国现在重建冶炼工厂需要七年时间——这还没算上专利壁垒。
4.jpeg

三菱化学去年偷偷在马来西亚建的稀土分离厂,试产三个月就因排放超标被关停,暴露了核心技术不过关。
5.jpeg

至于市场体量,沃尔玛采购部今年前五个月砍掉越南订单量15%,转头把中国家居品类的采购额提高了22%,美国零售巨头根本绕不开Made in China的性价比。
6.jpeg

中国对欧盟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147%的数据,更让美方谈判代表坐不住,毕竟德国车企正拿着中国电池技术反攻美国市场。
7.jpeg

美国谈判策略藏着两个致命隐患。
8.jpeg

中期选举逼着民主党政府必须拿到所谓"胜利成果",但美国钢铁工会最近搞的十城大罢工直接打脸——福特汽车改用中国冷轧钢板的决定,让五大湖工业区三万人饭碗悬了。更微妙的是瑞典这个谈判地点,北约新成员国的身份让美方试图塞进俄乌议题。但查查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就露馅了,中国五月份从俄进口原油量确实涨到210万桶/日,可同期印度进口量也突破190万桶,沙特对华出口反而降了12%。这种双标操作连美媒都看不下去,华尔街日报直接刊文"制裁漏洞比瑞士奶酪还多"。
9.jpeg

现在最怕的是谈判拖成持久战。参考2018年中美贸易战,当时每加征1%关税就导致全球电子产业链成本上升0.3%。如今双方要是谈崩了,新能源车用的永磁电机价格可能飙涨40%,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生产线说不定得停摆。但换个角度看,中国光伏企业已经用海外建厂破解关税壁垒,隆基在越南的硅片厂下月投产,这种产业外溢反而削弱了美国的筹码。谈判桌上沉默越久,场外的替代方案越在暗流涌动,这或许就是双方不发联合声明的潜台词——都在等对方先眨眼。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占山为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