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比输球更害怕的来了!中国女篮无缘决赛后,出现了3个坏消息

李焰 · 11 小时前
输球夜暴露的体系危机更令人心寒。
中国女篮在半决赛被日本队全面压制,从47.1%对20%的三分命中率差异,到对手15次无干扰外线投射,比分板摊开的是二十年未解的篮球发展困局。
1.jpeg

当田中心在三分线外闲庭信步时,场边战术手册还停留在郑海霞时代的篮下肉搏思维,这场失利揭开的不仅是战术僵化,更是整个篮球培养体系与时代脱节的残酷现实。
日本队全场15次空位三分机会不是偶然事件。
2.jpeg

她们的锋卫摇摆人在U16时期就接受移动中接球投射特训,国家青训营每年输送的3D球员足够支撑起两套轮换阵容。
反观国内青训,某省队青年联赛录像显示,基层教练仍将中锋增重作为重点训练科目,U19球员的三分出手占比不足总进攻的20%。
3.jpeg

这种肌肉记忆般的培训模式,在遇到现代篮球空间战术时必然出现防守失位。
更值得警惕的是数据分析系统缺失,日本篮协早在2018年就引入SportVISION系统追踪球员移动轨迹,而国内联赛直到上赛季才在季后赛试用基础数据统计模块。
4.jpeg

用人机制的死板在第三节张子宇轮换时暴露无遗。
身高2米27的绝对高度本该成为战略武器,但配套的挡拆外弹战术库却空空如也。
5.jpeg

对比WNBA神秘人队对待李梦的方式,教练组为其量身定制了7套无球掩护战术。
而张子宇在场时,其他四名队员仍机械执行传统高低位配合,这种把特殊人才当常规武器使用的策略,本质上反映出战术创新能力的匮乏。
6.jpeg

中国男篮红蓝分队时期的双国家队试验证明,多给年轻教练机会才能激活战术创造力,可惜女篮领域至今仍在沿袭体工队时代的师徒传承模式。
看台上白发球迷的叹息声比81-90的比分更刺耳。
7.jpeg

这些见证过苗立杰、隋菲菲巅峰期的老观众,如今看着日本队行云流水的攻防转换,恍惚间像是看到二十年前的中国队。
当年我们靠灵活跑动和精准投射打遍亚洲,现在却被自己发明的战术反噬。
8.jpeg

体育总局去年发布的《篮球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到要建设百万篮球人口,可基层教练员资格认证标准已经十年未更新。
当日本校园联赛能输送出渡嘉敷来梦这样的世界级中锋,我们的CUBA女篮还在为体教融合的学分问题扯皮。
9.jpeg

篮协官员赛后的沉默比发布会更说明问题。
中国篮球不是没改革过,姚明推行的小篮球计划培养出李缘这批新生代,但职业联赛与青训体系的割裂让人才成长出现断层。
10.jpeg

就像中国男足归化球员政策那样,表面热闹解决不了根基腐朽。
与其纠结某场胜负,不如借这次失利推动整个评估体系改革——建立包含现代篮球要素的青训考核指标,强制俱乐部配备运动科学团队,把数据分析纳入教练员继续教育必修课。
毕竟,打不过不可怕,学不会才要命。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李焰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