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南亚“火药桶”再次点燃。就在许多人觉得“克什米尔问题早谈烂了”时,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帕哈尔甘突然爆出大新闻——恐怖袭击,26人当场遇难。这次不仅是本地冲突,把中国也拉进旋涡了。
印度媒体直接甩锅:中国可能跟巴基斯坦串通,一起在未来挑事儿!
4月22日的凌晨,帕哈尔甘一夜未眠。监控视频里,武装分子冲进景区,对着游客一阵扫射!
25个印度人和1个尼泊尔人,就这么没了。悲伤和愤怒在空气里都能闻得到。场面太惨烈了,救护车拉了一晚上都没拉完。
案发后,印度媒体立马找到了“罪魁祸首”——巴基斯坦,有媒体还点名“杰什-埃-穆罕默德”组织。印度政府官员冷着脸:“我们不会袖手旁观,这事儿一定要查清楚!”。
巴基斯坦方面否认参与,还装得很大度,说愿意国际调查。印度这边直接掀桌,驱逐了巴方外交官,停止签证,还摆出了大动作——暂停《印度河水条约》。
巴方也不惯着,空域直接关闭,边境反锁,贸易中止。最狠那句是 “西姆拉协议,我们有权暂时冻结!”一时间,1972年起的和平框架瞬间变成废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7日,印度军方突然宣布:“辛多尔行动”启动!直接跨境发射导弹,炸了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的9个目标。
印度说“我们只打恐怖组织营地,绝不伤害无辜”。但巴基斯坦公布照片残骸赫然落在清真寺旁,大量民居被毁。巴外交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说“有31名平民死亡,还包含妇孩!”
还没完,巴军立刻反扑。导弹、无人机齐上,精确打击印度15处目标,还说击落印军战机。印度那边画风却很淡定,说“都拦下了,损失很小”。
从5月7日到10日,一线打得有进有退,死伤数字每天跳。前线的老兵说,“炮火打到凌晨,大家猫在地堡,根本不敢出来。”休战之后,巴基斯坦迅速重开空域,印度航班慢慢恢复。可气氛,依然紧绷到极致。
2019年,那次印巴摩擦也是关空域、断贸易,来来回回你一刀我一枪。区别在于,这次武器更“高级”——导弹、无人机轮流展示,危险系数肉眼可见地升级。
联合国出来喊话,让大家冷静。恐袭、报复、谁家政府都不肯软。结果,所有后果,几乎都砸在了平民头上。
印巴冲突背后的“大国博弈”,中国竟被当成“搅局者”?印度媒体分析得头头是道——巴基斯坦这两年经济靠中巴经济走廊回血,军力突飞猛进,全赖中国投资和军援。说巴军飞行员在中国训练,武器、技术和背后支持“一条龙”,甚至暗示冲突期间,中国给了实时情报帮巴基斯坦精确打击。
中国外交部也连发声明,主张和平、对话、区域稳定。中国的理由很明确——帮巴基斯坦搞基建,铺路、修港口,巡逻无人机,都是常规合作,连印度其实都享受到了区域互联互通的红利。敌对氛围倒是新闻炒出来的!
可印度部分主流舆论就认定“中国在背后拱火”,呼吁“加大国防预算到GDP的4%,引进先进战机、导弹,跟巴基斯坦军备竞赛,跟中国拉开差距”。
印度社会现在压力山大,光靠“安全帽”政策根本兜不住。军方有的要强硬,有的主张经济先行,普通人只想“别再打仗”。政治上,印度想恢复查谟和克什米尔的邦地位,安抚那块烫手山芋,可一旦放松,可能又给巴基斯坦和武装分子留了口子。
巴基斯坦这几年靠着中国投资,经济确实缓过来。基建、港口、能源,全套“起飞”路线。国内安全靠实力加持,外部博弈有底气。可挑战在于,发展速度再快,也不能因为跟大国走得近,就幻想靠外力一口气解决印巴心病。
中国这边,政策立场一直摆得很明白——和平优先、合作为主,绝不支持任何一方搞事挑事。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恶意揣测”,更像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炒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