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今年算是摊上事了。
亚洲杯主场丢冠,紧接着搞了个三个月封闭集训,球迷一看训练表就炸锅——联赛才打152天,集训倒要搞半年,姑娘们身体受得了吗?
核心球员李梦、李月汝缺席关键战,板凳深度又不够,这种折腾法怕是明年世预赛还得栽跟头。
集训时间安排确实有问题。
职业联赛和集训的比重五五开,这在国际篮坛都算奇葩。
美国女篮主力都分散在WNBA,每年集训就两三周,大赛前才合练。
咱们这套从八十年代延续至今的"长期集训+军事化管理"模式,真该升级了。别说运动员,普通人连着三个月每天6小时高强度训练,运动损伤概率能涨40%,这还是运动医学期刊《BJSM》给的数据。更离谱的是全运会资格赛就在集训结束当月开打,这种魔鬼赛程谁扛得住?
宫鲁鸣指导的战术板该擦擦了。亚洲杯半决赛打日本,领先13分被翻盘,关键第四节居然让后卫硬凿内线。现代篮球早不是靠中锋硬怼的时代了,FIBA官网数据统计,本届杯赛三分命中率前五的球队全进四强。再说用人,张子宇这种2米28的超级新人,场均就给18分钟,关键时刻还摁在板凳上。对比日本队混血中锋史蒂芬森场均32分钟,这用人确实保守了点。
联赛改革不能再拖了。WCBA顶薪球员能拿300万,底层球员月薪才五千,这待遇差距比CBA还夸张。隔壁日本女篮联赛虽然工资也不高,但人家有企业终身雇佣制保底,咱们年轻球员退役后送外卖的新闻可都上过热搜。真要搞职业化,先把工资帽和球员保障体系建起来,别让好苗子因为生计问题早早退役。
李梦这事透着诡异。国家队说是有纪律问题才没招她,可具体原因到现在都没个准信。要学NBA处理欧文那样坦荡也行,藏着掖着反而让球迷猜疑。现在日本队归化球员都开始用WNBA全明星了,咱们还在为个核心球员扯皮。要说伤病保护,WNBA的斯图尔特带着半月板撕裂照样打奥运会,职业运动员哪那么容易报废?
全运会这根鸡肋早该改了。各省队为块金牌把国家队队员往死里用,今年资格赛和正赛横跨八个月,纯粹是资源浪费。看看人家澳大利亚,全国锦标赛就当热身赛打,主力都留着劲冲世界杯。咱们倒好,全运会比奥运会还紧张,本末倒置了属于是。
女篮现在这套玩法,像极了十年前的中国女足。当年也是疯狂集训、大赛崩盘、联赛瘫痪,结果世界排名从第4跌到第19。幸亏水庆霞指导后来带着走市场化,这才缓过劲来。篮协要真打算用宫指导到2028年,起码给配个现代化教练组,把数据分析、运动康复这些短板补上。别等巴黎奥运会再翻车,那会可没人听解释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