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总刷到有人讨论杨紫演戏的事儿,你可能没注意,好多人都觉得她好像掉进一个重复的圈子里了。马伊琍之前说过 “不能靠惯性演戏”,当时还有人觉得太严厉,现在看,这话怕是越来越多人信了。
其实杨紫在古装剧里确实算有资历的,不过最近大家讨论的不是她的资历,而是她的角色。正在拍的《生命树》里,她演个叫白菊的青年女警,听说是普通家庭长大的,连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被收养长大的。这角色跟她常演的类型不太一样,身材高挑,眼睛亮,带着警察的责任感,说实话还挺让人期待的,毕竟算跳出舒适圈了。
而她那部待播的《家业》更夸张,平台预约量都破 6000 万了,创了今年古装剧的新高。这里面她演的是乱世里的姑娘,家族受创后踏入制墨行业,成了徽州墨业的黑马,听起来就是励志成长的路子。但你发现没,这类 “坚韧聪慧” 的角色,她好像演了不少。
还有网传她要接《玉兰花开君再来》,女主角出身挺惨,父亲是车夫,12 岁被卖到青楼却只卖艺,15 岁还能逆天改命搞创业。这要是真能演好,对她转型肯定有帮助,不过现在还没签约,说不准呢。
聊到这不得不说,杨紫童星出身,大家对她期待一直挺高。但真正让她在古装剧站稳脚跟的,还是《香蜜沉沉烬如霜》。那之前她演了不少角色,可让人记住的不多。《香蜜》之后就不一样了,《沉香如屑》《长相思》一部接一部,感觉她在古装剧里越来越顺。
可问题也出在这儿。你有没有觉得,她演的角色越来越像?大多是天真可爱、古灵精怪的少女,《香蜜》和《沉香如屑》里的角色,别说性格了,连妆造都有人分不清。不只是角色设定,她的表演方式也有点套路,比如表达可爱就抿嘴、瞪眼睛、摇头晃脑,撒娇就是歪头、咧嘴笑、快速眨眼,看久了真有点像按模板来的。
其实观众不是不买账,而是看久了会累。就说哭戏吧,她在两部剧里失去重要角色时的哭,都是皱眉加抿嘴,眼眶泛红再轻微颤抖,情绪是有,但总觉得少了点不一样的东西。而且她现在三十多了,脸上难免有岁月的痕迹,再演十七八岁的少女,真的容易让人出戏。
这事儿让我想起刘晓庆,当年她五六十岁还演少女,争议多大啊。现在的 85 后、90 后小花想走这条路,其实更难。毕竟观众现在看演员,越来越看重演技,而不是单纯看脸。像赵丽颖,之前也演了不少偶像剧,后来靠《风吹半夏》里的大女主转型,效果就很好。
而真正关键的是,演员不能总依赖 “少女感”。女明星怕老很正常,但观众喜欢的是能驾驭不同角色的演员。马伊琍说得对,不能用惯性和经验去演戏。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该有自己的灵魂,不是换个造型就能糊弄过去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她的努力。《香蜜》里她演的角色其实不太讨喜,明明有婚约还跟男主在一起,换别人演可能早就被骂了,但她当时确实演得让人共情。只能说,后来可能太依赖这套成功经验了。
其实不止杨紫,娱乐圈里不少演员都有这问题。市场喜欢某种类型,就一直给类似的角色,演员演多了也容易形成惯性。但真正能走得远的,还是那些敢跳出舒适圈的。你觉得,她要是真接了《玉兰花开君再来》,能打破这个 “怪圈” 吗?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