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亚洲杯止步半决赛,这事让球迷心里都堵得慌。
宫鲁鸣接手后搞三个月秘密集训,还准备让李梦回来救场,听着像是要下猛药。
但问题真出在集训时长和人员调整上吗?
看看日本队赢咱们那场,教练临场换人慢了半拍,关键球战术布置太死板,这才是真要命的地方。
亚洲杯半决赛输日本那场球,第三节被对方连追14分的时候,教练组居然还按着主力阵容不换人。
张子宇这种两米二七的超级新人,全场就打了12分钟。
对比日本队平均身高矮我们一截,放着制高点不用反而和对手拼速度,这不等于自废武功?
这种决策失误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届亚运会打韩国也出现过类似问题。
宫鲁鸣的保守用人就像老中医开药方,总想着求稳,结果耽误了战机。
说到三个月封闭集训,这招男篮早用过。
2019年世界杯前杜锋带队练了四个月,结果场上球员配合反而生疏。
运动医学研究早就证明,长期封闭训练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伤病风险增加23%。
更别说女篮队员马上还要打全运会和联赛,全年无休铁人也扛不住。
当年姚明推进的"小国家队"模式,让AB队轮流打比赛,效果反而更好。现在倒好,集训又回到二十年前的老套路。
李梦回归这事倒是值得说道。上届世界杯她场均19.4分,关键球命中率51%,这数据别说国内,放WNBA都是明星级。但别忘了她今年都29了,伤病隐患明摆着。美国女篮这几年更新换代多快,陶乐西退了立刻有普拉姆顶上来。咱们光指望老将救场,新人培养明显断档。张子宇的防守移动速度到现在也没解决,打欧美强队绝对要吃瘪。要说改变,学学澳大利亚女篮搞的"国家队人才库",每年稳定输送3-5个新人,这才是长久之计。
现在最怕的就是病急乱投医。集训不能解决战术僵化,召回老将治不好人才断层。宫鲁鸣真要带队翻身,得先把教练组换血,请个欧洲战术分析师比啥集训都管用。看看人家日本女篮,归化球员搭配本土青训,战术体系十年没大变照样稳居亚洲第一。咱们与其折腾队员,不如在体系建设上多下功夫,把WCBA联赛搞成真正能造血的地方,比搞十次封闭集训都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