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人
所有内容皆有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及末尾
在国际贸易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备受全球关注的中美瑞典经贸会谈已于7月29日结束,这场原定持续四天的会谈仅进行了一天半就提前画上句号,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的广泛猜测,双方虽然都表示会谈具有建设性,但未能宣布任何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在关键的关税问题上。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会后罕见地淡化了特朗普延长关税休战协议的可能性,表示会谈非常有建设性,只是最终结果将由特朗普总统来决定,这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此前对媒体表达的乐观态度形成对比。
美国谈判团队表态称,是否延长8月12日到期的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将由特朗普决定,这种公开的关税威胁释放出强烈信号,表明美方可能正考虑重启全面关税战,截至北京时间7月30日早上8点30分,特朗普仍未对此事作出回应或决定,使得中美经贸关系前景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中。
回顾此次谈判的前期背景,今年4月份特朗普曾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引发全球市场震动,随后在5月和6月,双方分别在瑞士日内瓦和英国伦敦举行了两轮谈判,达成了暂停征收高额关税的休战协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在谈判期间暂停了对美国化工巨头杜邦中国集团的反垄断调查程序,表明中方有意缓和紧张局势。
与前两轮谈判相比,此次美方态度明显强硬,这种转变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特朗普近期已与英国、日本和越南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议,这些胜利可能增强了美方的谈判筹码和信心。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公开表示,特朗普政府已与18个主要贸易伙伴展开谈判,这些国家占美国贸易逆差的95%,其中一些国家已经同意美方条件,这可能让特朗普团队在与中国谈判时更加咄咄逼人。
但特朗普似乎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和决心,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回应中明确表示,根据中美双方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美方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这一表态既表明中方仍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同时也在暗示中国已做好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包括可能的关税报复措施。
李成钢作为中国新任贸易谈判代表,此前曾在世贸组织会议上直接批评美方任意地对包括中方在内的贸易伙伴加征或威胁加征关税,并警告这将给全球带来关税冲击,这种强硬表态与他的谈判风格一致,显示出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立场坚定。
特朗普政府的计算或许过于简单化,欧盟、日本等国之所以与美国达成协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美之间暂时维持了关税休战,如果中美关系再度恶化,全球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协议也可能面临挑战,毕竟在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中,任何一方的决策都将产生广泛连锁反应。
中国已经表明立场,愿意合作,但也不惧对抗,面对美方的三位数关税威胁,中国政府保持了战略定力,既没有屈服于压力,也没有过度反应,相反,中方打开天窗说亮话,清晰传达了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这种坚定而冷静的姿态,正是大国外交的体现。
特朗普的决定将不仅影响中美双边关系,还将对全球贸易秩序产生深远影响,无论结果如何,中国都已做好充分准备,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
在国际关系中,合作共赢始终是最佳选择,希望美方能够认清形势,理性决策,与中方一道,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多确定性和动力,狭路相逢勇者胜,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信息来源
联合早报 李成钢:中美将继续推动暂停关税等措施如期展期
新华网 新华社快讯:李成钢说,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就彼此关注的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交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