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烛夜话 发表于 2025-7-2 23:58:57

2025 年高考,为啥大家反应十分冷淡

几乎每年的6月,互联网热度最高的话题就是高考。而今天已经是2025年的7月2日了,关于高考的话题,似乎比照往年要冷淡很多。

于是网上有部分进步网友争议:为什么2025年高考,大家反应很冷淡?有部分网友把问题归咎为2025年四大网络美女:董美女、黄美女、蒋美女和那美女身上。因为四大美女上学成绩尴尬,但是人家起步拥有的资源,却是太多村镇做题家折腾十辈子都换不来的。
不过,我个人觉得,四大网络美女顶多也就是个催化剂一样的存在,之所以导致高考热度下降,个人认为,和时代变了有关。
1、被神化的高考

很多落后民众把高考和过去的科举相提并论,其实这个比拟存在问题。
科举是什么?科举意味着考上以后就进入体制内。当然,在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后给分配体制内的工作的年代里,把高考比作科举,是非常恰当的。但是随着大中专院校停止分配工作以后,再继续把高考比作科举,无疑就很不恰当了。

当然,最近这几年,选调生不断成为热度话题,原因也和选调生进入体制内,起步就是干部有关系。所以说,高考有没有含金量,得看是否和进入体制内挂钩。这一点才真正符合中国的国情。
当代很多青年大学生认为自己学历的含金量比1980年代的大专高很多。给出的理由是现在的高考题目难。其实说这话的普遍脑子不好使,属于做题做傻了——因为1980年代的学历含金量高,指的是中专就能兑换一个体制内的工作。换做现在,博士毕业后自谋生路的也不是没有。
其实高考的本质,是给社会培养专门的劳动力:比如师范学院毕业的,对口教育行业;医学院毕业的,对口医疗机构。换句话说,当下的大学教育,本质上就是职业培训,放在民国晚清,其实也就相当于学徒。

上了大学,其实也就是有了接受职业培训/学徒的机会而已。宛如当代人上技校,或者晚清、民国的人做了学徒不会对这个机遇顶礼膜拜一样,当代青年也不该对高考有神化的心理——平常心就可以。
2、高考遇冷的原因

其实高考遇冷的根本原因莫过于产业结构和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出现激化:一方面社会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学的专业或者掌握的东西,压根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个矛盾在未来几年也会越来越激化。
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对高考也就会变得冷淡。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贵州村妇:贵州村妇从贵州大山里考出来,年轻的时候对自己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是大学生,肯定能在社会上搞出点名堂。但随着社会的一番毒打以后。这村妇如今除了幻想和吹牛之外,几乎找不到对冲悲剧人生的手段——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失败。能做的,也只剩下吹牛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5 年高考,为啥大家反应十分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