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篮联官宣!中国女篮PK亚洲第三,李梦出局后做耐人寻味举动
李梦的社交媒体突然更新了,一连串的感谢……感谢祖国,感谢国家队,感谢所有人,也感谢她自己。四个感谢,唯独没有教练的名字,这其中的意味,真是让人捉摸不透。文字里说着“过往之路告一段落”,要用新的方式前行。新的方式是什么?谁也不知道。紧接着一个动作,她的认证信息变了!“中国女篮队员李梦”变成了“国家青年女篮队员李梦”。一个简单的词语修改,从成年国家队,回到了青年队。这举动让人议论纷纷。是自我激励?还是无声的抗议?或许,这只是她表达自己状态的一种方式……就像有些运动员,年龄大了,但依然觉得自己能打,随时等待着回归的召唤!像篮球世界的勒布朗詹姆斯那样,40岁了,还在球场上拼杀。
宫鲁鸣指导那边给出了官方解释,很直接,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伤病,影响了她的备战。第二是她长期没有跟随队伍一起训练,恢复起来难度很大。教练组现在推行的是“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要筛选出最健康、最有实力、也最有潜力的球员。整个计划看得长远,目标是为洛杉矶奥运会周期做准备。
从这个角度看,放弃一个有伤在身,并且状态没有达到最佳的30岁球员,似乎成了队伍重建过程中,一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一支队伍,需要的是纪律,需要的是百分之百投入的战斗力。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宫鲁鸣的决策,或许就是基于这种对未来的考量。
但李梦的个人感受呢?她正处在职业生涯的一个好时期,却突然无缘国家队的大名单,无缘接下来的亚洲杯。这种落差,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她在社交媒体上的那番话,那四个感谢,不提教练,可能就是她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一句“过往告一段落”,背后是多少不甘和无奈……
抛开这些个人层面的事情,中国女篮的现实挑战已经摆在眼前!马上要和澳大利亚女篮打两场热身赛。这可不是普通的友谊赛,这是亚洲杯正赛前,最后的磨合机会了,重要性不言而喻。澳大利亚女篮的实力摆在那,亚洲实力榜上排第三,绝对不是可以轻松应对的对手。
国际篮联官宣的那个亚洲实力榜,中国女篮依旧是第一的位置,稳稳的榜首。日本女篮和澳大利亚女篮紧随其后。这个排名,是荣誉,也是压力。作为亚洲第一,每一场比赛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看。
这两场对决澳大利亚的比赛,就是一次摸底。球队需要利用这个机会,演练新的战术,试验不同的轮换阵容。李梦不在,锋线上的空缺太明显了。她的持球突破能力,她的外线投射,都是球队之前依赖的得分点。现在,这个点没了。
谁来填补这个空缺?罗欣棫、翟若云这些年轻球员得到了机会。她们在外线有投射能力,这是她们的优点。论持球进攻,论在关键时刻创造得分机会的能力,和李梦相比,差距还是肉眼可见的。教练组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恐怕就是如何让她们快速成长起来,承担起责任。
不管李梦未来怎么样,她能不能重返国家队,中国女篮都必须面对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锋线体系的建设。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有。在国际赛场上,只要一碰到欧美的强队,中国女篮锋线得分能力不足的短板,就会暴露得一览无遗。进攻点过于集中,容易被对手针对。
就算是在亚洲范围内,要想稳固自己的优势,提升锋线实力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锋线能有更多的球员站出来得分,那么在面对日本、澳大利亚这种级别的对手时,球队的战术选择会多,打法会灵活,赢球的把握也会大。这次李梦的离队,某种程度上,是把这个问题,用一种尖锐的方式,彻底摆到了台面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