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趣史 发表于 2025-7-3 23:37:36

印度要和中国永久划界,真的能信吗?印度在边境问题上使过的阴招

前不久,印度国防部长辛格来中国访问。
在与我国国防部长会面的过程中,辛格提出中印两国要永久划定边界,还要“重建信任”,缓和持续五年的紧张关系。
中印边境问题由来已久。这次,印度为什么要主动提和中国永久划界?
他们的说法,真的能信吗?
大英大缺大德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争端,还要追溯到英印殖民地统治时期。
当时的英国殖民者,为了巩固印度殖民地的安全,从19世纪起,便秘密推进了一套以内线(行政管辖线)、外线(地图线)、战略线(缓冲区)为核心的三重防御体系。
该战略以地理测绘、科考探险为掩护,通过武力入侵、不平等条约和地图炮制等手段不断蚕食周边国家的领土,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本质上还是通过系统性工程构建所谓的“地图帝国”,而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便是在此时被英国殖民者盯上。
英国先是凭借植物学家华金栋“植物分布界线的人为划分理论”,将喜马拉雅山的主脉及支脉定性为“自然边界”,否定了传统边界,为领土侵占提供所谓的“依据”。

此后,更是将该理论扩展到以平原与高山分界为起点,界线被不断推进至喜马拉雅山的主脉,甚至将达旺、瓦弄等战略要地也划入了所谓的“自然边界”。
有了充分的前期铺垫,英国殖民者便得以顺利开展罪恶的“制造边界线”工作。
在西段,英国先后搞出了“约翰逊线(1865)”、“阿尔达线(1897)”与“马继业-窦讷乐线(1899)”。
不仅主张以昆仑山脉为界,并囊括叶尔羌河上游区域,甚至将阿克赛钦及其腹地也划入了克什米尔的版辖。
中段策略,则是通过1890年的《中英藏印条约》,进而侵占确母多曲上游流域和罗纳克曲上游地区。
最后,便是东段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之所以说其“臭名昭著”,是因为这条边界线的划定完全是英国通过非法手段完成的。

在1913-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期间,为了在东段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英国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通过《拉萨条约》的文字游戏,英国将中国对西藏的国家主权置换成了所谓的“宗主权”,来规避国际法的约束。
另一方面,英国以非法方式,将藏南地区的边界线从传统习惯线北移至喜马拉雅山脊,并基于1911年阿奇伯德·罗斯的非法测绘报告,形成了“麦克马洪线”的雏形。
可到了这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毕竟,在这般无耻的条件下划定的“麦克马洪线”还算是英国有所“收敛”的行为,当殖民者“演都不带演一下”的时候,他们只会干出更“天怒人怨”的事情。
到30年代末,由于中国开始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无暇顾及英国在中印边境的“动作”,于是殖民者悍然决定再度调整原有划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端以色拉山脊替代了原定的“麦克马洪线”,东端则北推至瓦弄以北,不仅企图侵占这里的领土,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对此处商路的控制。
这次,英国不再遮掩自己的贪婪本性,直接于1938年篡改了《艾奇逊条约集》并伪造相关法律文件,一度将自己的罪恶行径变得“合理合法”。
面对英国的“无理取闹”与非法划界,中国政府自是不会予以承认,可问题是,历史的黑手从来不曾停下“暗箱操作”。
二战后,即便英国黯然退出了南亚,其继承者还是将殖民者留下的“边界遗产”视作了“宝物”……

印度延续纠葛

1953年,印度政府武力侵占了藏南,并于1954年单方面修改地图做出了“已定界”的结论。
而后,掉入了“扩张”陷阱的印度便开始在边境地区推行“前进政策”,这便有了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开端。
虽然结果是以印方的大规模军事溃败告终,但印度也没有就此收敛扩张的步伐,反而将这种蚕食中国领土的野望藏入了更加隐蔽的方式之中。
在1963-1964年,印度借助美国的“联印制华”战略,获得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武器装备。
同时,依托资金援助,印度更是开启了首个五年国防计划,重点建设82.5万的常备军、45个空军中队以及边境的基础设施。
此后,虽然印度没有再挑起过大规模的边境冲突,却也不断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摩擦来给中国“添堵”并间接试探中国的态度。
这是因为,在明确了陆路无法更进一步的情况下,印度便基于马汉海权思想,强调通过控制印度洋遏制中国能源通道,做出了“以海制陆”的战略转向。
通过“东向政策”,印度开始强化对印度洋的控制,成立远东海军司令部并将触角延伸至太平洋。
印越签署了15项军事协议,涵盖丛林作战训练、军舰改造、米格-21战机升级等全方位的实质性军务合作。
莫迪政府在2014年加速推进73条战略公路的建设,形成“连点成线”的军事投送网络,空军基地激活计划更是使拉达克地区先进着陆场增至3个,配合公路网络实现“海陆空”立体补给。

在与越南、日本等国频繁举行的联合军演中,印度的海军力量甚至在马六甲海峡实现了常态化巡逻,想要形成对华战略牵制。
通过深化与美日澳的“印太战略”合作、拉拢印度洋岛国以及介入南海问题,更是打造出对中国的海上包围态势。
就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被印度视作了假想的“地缘挑战”,以至于加快了与不丹、尼泊尔等国的双边协议进程,企图实现战略对冲。
而在战略转向的同时,印度也没有忘了“老本行”,通过边界问题制造的“适度紧张”既可以获取美西方的战略支持,又能实现国内的政治力量整合。
于是在2017年,印方以“保护不丹”为借口公然越界,制造出了洞朗对峙;又于2020年导致加勒万河谷冲突。

只是在制造出紧张局势后,印度转而夸大伪造所谓的“中国越界数据”,以此来塑造国内共识,并为进一步的军事冒险提供合法性依据。
在“北向战略”调整的框架下,印度将60%的山地打击部队部署中印边境,2020年后更是新增4万驻军和450辆坦克部署,强化了陆路对峙的军事存在。
同时,通过炒作边境冲突转移国内改革矛盾也是莫迪政府的拿手好戏。
莫迪政府通过信息屏蔽的手段,拒绝解密揭示印方战争责任的《亨德森报告》,成功地维持了军方正面形象。
后续更是利用国家教育体系篡改教科书内容,将战败改写为“胜利”,甚至植入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意识形态。

此外,印度还通过夸张化宝莱坞电影、虚构文学、伪学术研究等方式,形成了一套立体化的叙事体系,其中就包含了750家虚假媒体的国际信息网络,完成国内外的舆论造势。
凭借这番操作,印度实现了强化民族认同的目的,以至于在2020年的加勒万冲突后印度国内的对华负面民意直逼67%。
而这种“被制造出来”的“民意”,就为印度推动边界问题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2023年印度借助G20峰会的契机,公然在争议地区举办活动,2024年更是通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寻求联合各国对中国进行多边施压……

说到底,今天的中印边界问题,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边境线问题。
印度担心一旦划界清楚,就失去了“灵活操作”的空间,担心一旦和平稳定下来,就无法在中美竞逐的格局中继续利用“边境紧张”作为筹码,来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国内政治也决定了它不大可能轻易做出“永久划界”这样的事情。
因此,中印边界远不是一句“永久划界”就能解决的问题,印度真心恐怕也没有多少,只因历史摆在那里,现实也摆在那里。
如果印度真的想划清边界,就先把那些阴招收起来,再拿出点真诚,否则,说得再多,也只是演戏而已……
参考文献
《印度“以海制陆”战略分析》雷定坤、冯人杰
《莫迪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政策分析》关培凤、张含睿
《边境基建、安全思维与莫迪政府的边境挑衅行为》贺先青
《晚清民国时期英印侵占喜马拉雅山中国领土的策略手段》张皓
《英国如何分阶段有步骤侵占中印边界西段的中国领土》张皓
《毛泽东说1962年中印之战是“政治军事仗”》瞿定国
《英属印度“科学边疆”扩张战略与中印边界问题东段的形成》姚远梅
《印度对华战争》[澳]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著;陆仁 译
《中印边界问题、印巴领土纠纷研究》吕昭义、孙建波
《印度对华边界争端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杨浩
《英印殖民政府的中印边界政策:差异与协调》刘红良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黄宇、陈浩、葛岳静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度要和中国永久划界,真的能信吗?印度在边境问题上使过的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