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观察家1 发表于 2025-7-7 03:06:01

中国女篮为何无缘大逆转,宫鲁鸣失策,带上李梦可以解决三大难题

一场76-63的失利,中国女篮在海口的四连胜就这么停了。对手是澳大利亚女篮,虽然不是她们的顶配阵容,但这套班底大概率就是之后亚洲杯要碰上的。这场球,算是提前感受了一下亚洲杯级别的身体对抗是什么样的!张子宇没打,王思雨直到第三节打了快7分钟才上来……这两个点没用上,影响不小?
宫鲁鸣指导的名单里没有李梦。这个决定,在这场比赛之后,看起来有点……值得商榷。
最要命的还是第二节。
整整7分钟!全队就进了一个运动战进球。分差一下就奔着20分去了,整个比赛的走势就这么被定了调。后面虽然玩命追,第三节打得有声有色,一度把21分的大坑填了不少,但前面挖的这个坑,实在是太深了,爬不出来。这种进攻突然断电的局面,很难不让人想到某个人的名字。

三号位这个问题,在这场比赛里暴露得相当彻底。
首发的杨舒予,防守端确实是拼了命,顶住了对面的冲击。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啊!防守上投入太多,进攻端的输出自然就跟不上了。替补她的是张茹,结果第二节一上来,哨声一响,三次犯规……直接被按回了板凳席。
这下好了,三号位没人了。

没办法,只能让杨舒予继续在场上撑着。到后面,甚至摆出了“三后卫”这种无奈的阵容。这在面对人高马大的澳大利亚队时,简直就是拿自己的短处去碰别人的长处。现代篮球,锋线就是战场的关键。我们这次带的锋线球员,轮换起来捉襟见肘。如果名单里多一个李梦呢?哪怕她状态不是百分之百,上来顶个十分钟,让杨舒予喘口气,局面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再说说反击。
这球输的另一个直观体现:反击打不起来!
看数据,两边三分球命中率其实半斤八两。但比赛观感差在哪?就是由守转攻那一下。澳大利亚队拿到球,脑子里就一件事:冲!直接杀向篮筐,简单,高效。我们这边呢?球是抢下来了,往前推进也挺快,可只要看到对方有防守球员退回到篮下,我们的第一选择,基本都是急停,投篮。不管是中距离还是三分,就是不敢往里凿。

这种反击,效率太低了。就像拳头打出去,总是打在棉花上,发不上力。缺少一个能持球冲击篮筐的强点,一个能制造杀伤、打乱对方防守节奏的人。哪怕是冲进去造几个犯规,或者吸引包夹之后再分球,都比现在这种隔靴搔痒的进攻要好得多。这种活儿,以前谁干的最多?
然后是韩旭这一点。
全场比赛,韩旭打得都很难受。为什么?
她的打法特点是需要很深的要位,利用身高和柔和的手感在篮下完成终结,以此来规避和欧美内线那种硬碰硬的肉搏。这就对传球手提出了要求,你得能把球舒舒服服地喂到她手里。

问题是,这场比赛,球根本传不进去!
澳大利亚队用的是什么防守策略?绕前!死死地卡住韩旭的接球位置,不让她轻松拿球。这时候,李缘也好,杨力维也好,王思雨也好,她们的传球都显得犹豫,线路和时机都差点意思。要么传不进去,要么就是失误。韩旭在内线卡了半天位,结果球到不了,白白消耗体力。
巴黎奥运会那会儿,李梦的状态也一般,但她当时在场上扮演了另一个角色:组织前锋。她和韩旭之间的那种高低位配合,那种默契,是现在这支队伍里看不到的。一个能精准找到内线的传球手,面对绕前防守时,作用太大了。

第三节队伍展现出的那种韧性,一度把比分追近,说明球队的斗志还在。大家没有因为大比分落后就放弃比赛,这是个积极的信号。
可这并不能掩盖问题。
这场失利,把队伍在缺少特定球员时的一些短板,清清楚楚地摆在了台面上。如果亚洲杯再碰上澳大利亚,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难道真的要指望对方运气不好,被别的队提前干掉?这……不太现实吧。真刀真枪再打一场,今天的局面,很可能会重演。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女篮为何无缘大逆转,宫鲁鸣失策,带上李梦可以解决三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