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谈崩了,印度划下两条“红线”,莫迪前往金砖峰会寻求支持
美国的最后通牒摆在桌面上,印度却选择了拒绝签字,选择了迎战。特朗普政府推动“对等关税协议”,意图在全球推行美国优先逻辑,结果却撞上了印度的铁板。
农业、乳制品,两道红线让谈判彻底破局。
莫迪没有退缩,在贸易战的风口浪尖上,他亲赴巴西,借金砖峰会寻求国际支持,甚至与老对手巴基斯坦高层罕见同框。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所谓的“对等关税”计划,目标是用统一高压政策,迫使各国接受美国设定的贸易规则。
对于印度来说,这场谈判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带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复杂的现实压力。印度与美国的贸易逆差高达457亿美元,特朗普政府对此耿耿于怀,频频点名指责印度“征税不对等”,要求其在农业、乳制品、转基因产品等领域全面开放市场。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印度并没有表现出退让的姿态。
在谈判初期,印度政府虽然表面上展现出合作意愿,但始终没有松动两个关键底线:农业和乳制品。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与宗教的命脉所在。
印度一半以上人口直接或间接依赖农业。一旦开放,美国廉价乳制品和农产品将迅速占领市场,摧毁印度数亿农户的生计。
更甚者,印度社会强烈反对非素食饲养与转基因作物,这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牵涉到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莫迪政府深知,一步退让,便是满盘皆输。
谈判持续一年多,最终陷入僵局。
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将对所有贸易伙伴普遍加征10%关税,而针对印度等“高逆差”国家,关税可能高达26%。这一声明如同压在谈判桌上的一把刀,美方同时提出所谓“局部开放”建议,试图让印度先让出部分市场作为示范样板。
然而,印度明确拒绝。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公开强调,农业与乳制品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绝无让步空间。
时间逼近7月,美国的“信函外交”正式启动。
7月3日,特朗普政府公开宣布将从次日起向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发出“关税信函”,并计划在8月1日启动正式加税。印度被明确列入26%高关税组单独点名。
这一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突然取消与欧盟的谈判行程,前往意大利度假,引发欧盟愤怒。各国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反应各异,越南、柬埔寨选择妥协,日本保持沉默,加拿大低调协商,而印度成为唯一公开反击的国家。
7月4日,印度果断出招,迎头痛击。
莫迪政府通过世贸组织(WTO)正式通报,将对价值7.24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此举标志着谈判彻底破裂。印度不仅在关税上反击,还出手制裁美国金融机构。
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重罚华尔街巨头Jane Street,指控其操纵市场非法获利70亿美元,没收资金484亿卢比,并禁止其未来三个月进入印度市场。这一连串动作震惊全球市场,也明确传递出印度不再容忍美国单边霸权的信号。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印度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
印度并非仅仅为了反击,而是有备而来、多线并进。除了WTO渠道,印度还加快与俄罗斯、阿联酋等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推进“去美元化”进程。
同时,印度在国内政治上也加强对美立场的宣传,将美国定性为“工具人式盟友”,无法信任。这一舆论导向强化了莫迪政府的民意基础,也为其接下来的国际布局赢得空间。
7月6日,莫迪出现在巴西金砖峰会现场,画面极具象征意义。
在全球目光聚焦之下,莫迪与巴基斯坦高层罕见同框,彰显出印度外交姿态的转变。莫迪强调金砖是“全球南方”的合作平台,反对西方单边主义,意图通过多边平台获得更大话语权。
普京则通过连线发言,指出金砖国家GDP已超越G7,国际格局正在悄然转变。这一信息对印度而言至关重要,意味着它在这场对抗中并不孤单。
金砖国家的集体姿态,也为印度提供了政治安全感。
早在之前,中国便与美国达成91%的关税撤销协议,在谈判桌上抢占主动。而在对印度的合作上,中国也展现出策略性支持,对印度氯氰菊酯产品加征了高达166.2%的反倾销税,既是对印度制造业的警告,也在无形中助其走向制造产业重构。
印度制造业本身正处在低谷,2024年制造业占GDP比重降至14.3%-14.7%,低于1968年水平,急需通过新的国际合作破局。
面对来自美国的极限施压,印度并未妥协,选择了公开抗衡。当天,美国正式将印度列入26%高关税征收名单,而印度方面则未公布完整的反制清单,但已经锁定了一批美国关键选区产品,包括鹰嘴豆、柠檬酸、汽车零部件等,精准打击特朗普政治基本盘。这一策略在战术上极具针对性,也显示出印度在国际博弈中的成熟与果断。
特朗普试图用“对等关税”打造全球统一规则,事实上是以“美国优先”之名行霸权控制之实。其“信函外交”与“最后通牒”策略,虽然看似强势,实则逐渐引发国际社会反感。
欧盟计划对21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并列出950亿欧元的观察清单,中国、印度、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反制布局,可能导致美国陷入“外交孤岛”境地。
这场美印贸易谈判的破裂,不只是一次协议的失败,更是全球贸易秩序的一次警讯。
印度的坚守,标志着一个新兴大国在全球博弈中开始学会“说不”。农业与乳制品这两道“红线”看似具体,却勾连着国家的根基与尊严。
莫迪政府所做的,不仅是为了当前利益,更是在为印度未来构建一个有主权、有尊严的经济发展路径。而金砖国家的支持,则成为印度走出困境的重要依托。
中美印三角关系的演变,将成为未来全球格局的关键变量。
中国在此次事件中稳中有进,既展示出强硬反制能力,又通过金砖平台增强多边合作影响力。印度则正在逐步摆脱传统非结盟模糊立场,向着“主权对等、独立自主”的国际战略迈进。美国的霸权逻辑,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失去吸引力。世界已不再是单极统治,而是在朝着多极平衡缓缓转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球较量中,印度以一己之力反击,美国的算盘落空。
莫迪亲赴金砖峰会,不只是一次外交活动,更是一场战略宣示。他不仅划下两条红线,更是在告诉世界:印度,不再是那个可以被随意塑造规则的“合作对象”,而是一个正在崛起、敢于抗衡、寻求平衡的新兴力量。
全球目光,正在重新聚焦东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