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君 发表于 2025-7-7 19:12:34

张雪峰: 子女未来会不会沦为"牛马",要看父母的格局

家长赌上未来,志愿选择成战场,孩子出路在何方?
2025年6月,教育博主张雪峰在直播里讲了两个家长的故事,网上吵翻天。一个孩子高考能上普通专业,家长却选了排名更低的中外合作项目,就为学电气工程;另一个孩子考分够211边缘,家长花几十万学费让孩子进同一学校的中外合作班,选了喜欢的专业。张雪峰说,这两位家长不是在挑学校,而是在规划孩子的人生路线。
这两个选择其实藏着心理学里的韦奇定律。简单说就是,人容易被太多不同意见搞乱脑子,做出错误决定。现在家长在填志愿时,要是被亲戚朋友的话带偏,孩子可能就走错路了。比如之前有家长让孩子放弃喜欢的艺术专业去学计算机,结果孩子学不下去只能转行;还有人为了985名校选了个冷门专业,毕业找工作比普通大学热门专业学生还难。

第一个案例里,孩子高考排名全省1.2万,能上普通专业,但家长挑了个排名3.8万的中外合作项目。为啥?因为电网招人特别看重电气工程,深圳电网还特别喜欢有海外经历的。虽然学费贵,但孩子最后真进了省电网,工资比同学高一大截。家长当时算准了行业需求,还提前查了电网招聘要求,这叫看得远。
第二个案例更直接。孩子分数刚好够211普通班,但竞争太激烈。家长发现同一所学校的中外合作项目还有名额,直接掏钱让孩子去读。孩子喜欢的专业,学习有劲头,后来还拿到顶尖企业的实习。家长知道兴趣才是持久动力,哪怕被说“不划算”,也坚持让孩子学喜欢的。

其实这些选择都有数据支撑。2025年电网招电气工程的人多了30%,中外合作项目学生起薪比普通班高20%到40%。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些信息,只盯着学校排名瞎填。张雪峰直播时说,有些人连电网要啥专业都没查,就让孩子报志愿,最后孩子毕业没门路。
家长要学的不是怎么填志愿,而是怎么提前看行业趋势。比如定期看国家电网、华为这些大企业的年报,或者关注教育博主的分析,但得结合孩子兴趣。像有些中外合作项目虽然学费高,但学校会发奖学金,家长可以仔细对比,别被中介忽悠。
长期规划更重要。普通专业毕业生第一年工资大概8000,但涨得慢;而电气工程加海外背景的,起薪能到1.2万到1.5万,当领导的概率也高很多。但得避开那些热门但内卷的专业,比如现在人工智能扩招太多,找工作反而难。

现在家长纠结的无非是公办还是民办、省内还是省外,但高明的家长早就研究行业需求和孩子特长了。像之前有人为了名校光环选了冷门专业,结果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与其这样,不如选孩子有兴趣、行业有需求的专业。
张雪峰说得好,家长在填志愿时,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的人生写程序。程序写得好,孩子往后走起来顺;程序有问题,孩子可能一生都在绕弯路。但关键不是家长多聪明,而是能不能冷静分析,别被太多人乱说话影响。
最后说个真实情况,有些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因为语言优势,进大公司更容易。但家长得自己查数据,别光听别人说“名校好”“专业热”。就像那个选电气工程的家长,就是提前研究清楚电网要啥,才敢做这个决定。
现在家长填志愿,比的是谁看得远、谁敢做决定。那些被分数牵着走的人,可能最后反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记住,没有完美选择,只有根据信息做出的最好选择。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雪峰: 子女未来会不会沦为"牛马",要看父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