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强辰星PQ9cDp 发表于 2025-7-7 22:34:04

什么?张桂梅、张雪峰被批?背后藏着怎样的阶层巨大差距?

“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这话也不知道谁说的,一下子就把张桂梅和张雪峰的事儿给说明白了点。
张桂梅,华坪女高的校长。
她在大山里办了个学校,就是为了让那些女孩有书读。她自己身体不好,还得到处找钱,去学生家里劝人回来上学。教学方式是高强度刷题,管得严。

2025年高考,华坪女高159个人参加考试。
一本上线率92%。
6个人考上了清华北大。
这数据摆在这。
但有人说她这是在搞“做题家流水线”。说她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小镇做题家”,没有素质教育的灵魂。说这些话的人,可能自己不缺教育资源,觉得教育应该有很多选择,应该谈理想谈兴趣。他们好像没看到,山里的孩子,高考是走出去的一条路。
另一边是张雪峰。
一个搞高考志愿填报的。他的建议,听起来就是奔着工作和钱去的。
他劝一个考了500分的理科生别去学新闻。
他的出发点是给普通家庭省事,因为选错了专业,代价可能是一个家庭承担不起的。
结果呢?
一些教授和专家说他太功利了!眼里只有就业和钱,完全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理想。
可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真的有资本去试错吗?选专业这个事,有时候关系到一家人未来的生活。
所以这到底是在吵什么?
大概就是教育理念的割裂吧。
有钱人的家庭,教育是锦上添花,是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探索人生无限可能的过程。
普通家庭的孩子,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工具,是摆脱原生阶层的跳板。
他们没那么多机会,每一步都要算计,高考填志愿,可能就是一次赌博,赌的是整个家庭的未来。
张桂梅给大山里的女孩打开了一扇门。
张雪峰给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了现实的参考。
他们的做法,就这么被放在一起讨论,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尺子衡量。
一个被说成是“应试教育的极端”。
另一个被扣上“功利主义”的帽子。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张桂梅、张雪峰被批?背后藏着怎样的阶层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