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访华后,印度的腰板直起来了,嚷嚷着“从实力地位出发”
观察者网7月7日消息,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一次会议上高调表示,印度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展开贸易谈判,不会在最后期限前,签署任何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协议。这番表态似乎表明,印度在与美国的经济交往中,已经不再甘当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试图以更强硬的姿态争取对等地位。
面对美国重启经济战的威胁,印度再怂了两个月之后,突然把腰杆挺直了。
而就在不久前,印度还在美方不断催促下频频妥协,此番态度的突然转变,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背后可能的战略转向。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戈亚尔放话前,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和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相继访问中国,分别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的防长会议和安全会议。
这是自2020年边境对峙以来,印度高层首次密集访华。
不仅气氛罕见缓和,辛格还在与中方会谈时,首次提出建立永久性边界解决路线图,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缓和关系的意愿。
而在此次访华行程结束之后,对美贸易谈判中,印度对美国就开始强硬了,这背后并非巧合。可以说,在对华战略发生转变之后,印度才真正获得了谈判时有所倚仗的心理基础。
过去几年,印度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现在印度还在讨好美国,但也在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并将这一次的高层访问视为一个机会,而且据说接下来印度外长还会继续访华铺路,为莫迪再次访华打前站。
印度防长辛格
中印关系的逐步缓和,确实是印度敢于与美国硬刚的底层支撑。
一方面,中印之间虽然仍存边境争议,但双边经贸活动从未中断,反而逐年增长。
中国仍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且在关键领域如药品原料、电子组件、通信设备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种高度的经济互依,使得印度在面对美国施压时,并不至于陷入脱钩断链的恐慌。
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与产业外溢,也给了印度一个模仿甚至替代的机会。
近年来,印度在光伏、手机装配、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一直在走中国走过的路,正是在试图复制中国路径,这也带来一些自信。
更重要的是,莫迪政府逐渐意识到,单靠向美国靠拢换不来真正的发展空间,必须回归多边外交和战略自主。
而中印关系,为印度提供了战略回旋余地,在一些情景之下,可以成为印度的退路甚至是依靠。
印度国旗和中国国旗
当然,印度也不傻,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也为印度挺直腰板提供了战略空间。
在中美全面博弈的大格局下,美国对印度的地缘政治价值日益看重。
无论是四方机制、还是技术和供应链联盟,美国都将印度视为牵制中国的重要一环。
这就使得印度在对美谈判中,不再是一味求着合作的角色,而是可以开价、可以拖延的“盟友”。
正因为印度知道自己有人要,所以才敢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这是一种夹缝生存的典型策略:借中美对抗谋求自主地位,在维持与中国一定沟通的同时,稳住美国拉拢,又不被其牵着鼻子走。
但前提是,印度能玩得转地缘杠杆,对自己的实力要有清晰判断,否则很可能把自己玩进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