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天罡!江西3名学霸不报北大清华,老师破防后张雪峰揭开真相
去年高考后,有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说的是,有三个考得很好的学生,没有按老师说的,去报清华北大大学。这件事,让他们的班主任,一位姓漆的老师,非常生气。漆老师带的班,叫做“志远班”,是个专门培养尖子生的班级。这些学生分数都特别高,大家都觉得他们肯定能上清华北大。
可是,这三名学生,他们的想法很不一样。他们没有选择清华北大。
他们都去了上海的几所985大学读书。
这样的选择,完全出乎了漆老师和学校的意料。
这一下子,可把漆老师给弄得非常不高兴。她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许多话,语气也很激动。她觉得学生们的选择,把大家以前多年的努力和学校的付出都白费了。
漆老师提到,学校为这些尖子生花了不少钱。
老师们也花了很多心思去陪伴和引导。她认为,这是学校和老师为学生们付出的巨大心血。
漆老师在群里说,从初中升高中时,学校就带着他们朝着清华北大的目标努力,一直都没有停过。
她甚至说,因为这事,她觉得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没做好,教育失败了。
她还说要解散这个班级群。这些话,让班级里一些家长看了,都感到有些不安。
后来,这些聊天记录传到了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都出来说,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老师不应该过多地去干涉。
大家觉得,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网友们说,哪怕考上了清华北大,如果读的专业不好,出来也不一定比985大学的热门专业发展得好。
一个人的未来,是为自己活的,不是为学校或老师的名声。
关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教育界也有人发表了意见。一位名叫张雪峰的教育人士就公开提出,他建议那些重点高中,以后不要再把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作为老师奖金的评定标准。
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指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们如此尽力地干预学生选择,背后是不是也有利益的考虑?
网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他们试图理解漆老师的难处。有漆老师以前的学生说,学校确实会请专家给尖子生开讲座,对他们的培养是很尽心的。
这位毕业生讲到,往年,志远班的学生只要能上清华北大的,基本上都去了。这几位学生的决定,对于漆老师来说,确实可能带来很大的失望。
这位学生还表示,漆老师平常对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普通的,都非常关心,照顾得很到位。她这次情绪失控,发脾气说重话,也许只是一时激动。
从这个角度看,漆老师确实把这些学生看作自己的希望,付出了很多感情。
这种感情,虽然不能作为干预学生选择的理由,但我们也应该去理解老师这份心意和付出。
随着这件事在网上闹得越来越大,学校也坐不住了。到了7月7日晚上,学校对外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
学校在声明里承认,漆老师因为学生没有报考清华北大,在微信群里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学校表示,漆老师已经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了深刻的检查和反思,也认识到了错误。
学校方面承诺,以后会加强对家校沟通的管理,并且要求老师在招生宣传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坚决不能再干预学生的志愿填报了。
学校和漆老师都向相关的学生和家长表示了真诚的歉意。声明还提到,学生们现在已经按照自己的想法,顺利填报了大学志愿。
这件事,虽然暂时平息了,却让更多人开始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
为什么一个中学,一位老师,会对清华北大如此执着?为什么学生不报考清华北大,会引来这么大的动静?
这不单单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人矛盾,更像是现在考试教育的观念,与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之间的一种冲突。
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是把能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考上名牌大学,当作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招生数量、在外面的名声,甚至老师的工资和晋升。
当升学率成了指挥棒,老师就会引导学生去追求更高的分数,追求更好的名牌大学,有时候甚至会因此忽略学生的真实兴趣和他们自己的意愿。
教育的真正目的,难道仅仅是把学生送进名牌大学吗?显然不是这样。教育最终是希望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
培养一个有自己想法,能自己做选择,能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分数和名牌大学,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最终的终点。
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三位学生,他们之所以选择其他大学,肯定有他们自己的深入考虑。希望通过这样的事情,能让更多人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不应该像工厂生产一样。
老师是引导者,而不是替学生做决定的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