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官宣重大胜利,5架战机故意送人头,只为换取歼10电子特征
【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据《Defence Security Asia》报道,印度又整出新花样,说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成功截获了多种来自中国产装备的电子和数字特征信号,包括J-10C、JF-17战斗机所使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PL-15E远程空空导弹的制导信号,HQ-9防空系统的雷达波参数等。
这一说法还强调,印度已将这些数据整合进本国电子战数据库,提升了未来识别,干扰,压制中国武器系统的能力,甚至能在AI算法与国产武器出口方面派上用场。
简而言之,印度这是又换了个说法,不提战机被中式武器链杀伤链击落的事实,而是说收集到了中国武器的电子信号。
甚至还扬言,将这些数据战果共享给四国机制中的盟友以及中东客户。
以塑造其“电子战枢纽”的角色。
咱就是说,印度就非赢不可吗?合着你五架战机是故意送给巴基斯坦打,只为换取中国武器的电子信号?
巴基斯坦歼十
从理论上说,现代战争中确实存在电子情报和信号情报收集能力,尤其是在空战和导弹交火的环境下。
战斗机、导弹、防空雷达等装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电子特征,如同指纹。
掌握这些信号的价值不言而喻,可以用于预警系统识别敌我目标,提高干扰和欺骗效果,提前模拟敌方武器系统,实现针对性的电子压制和防御部署。
尤其在现代空战中,讲究的就是先发现、先压制、先打击,掌握了主动权,就赢得了制空权。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实战中收集到真实的战场电磁数据,理论上确实具备价值。
但关键在于,这类数据极难获得,且对采集、解析、应用的系统能力要求极高,不是说谁想采集就采集,也不是说采集到之后就有那个本身分析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巴基斯坦枭龙
那么印度真的有这个本事,去获取和运用这些复杂的数据吗?
从印度当前的装备水平和技战术能力来看,这种说法基本不靠谱。
拿PL-15E导弹来说,其主动雷达导引头只在临近命中目标的终端段才会开启,即便侦测也必须处于极高风险的接战距离内,不可能在远距离截获。
而HQ-9防空系统多部署于纵深内地,其高频波束非常集中,一般侦察平台根本不具备完整捕捉能力。
再说J-10C和JF-17配备的雷达,本身就具备抗侦测设计,印度手里的预警机和侦察无人机,主要还是光电或低频被动系统,压根不具备截获数据,实时解码,频谱解析等能力。
印度至今没有自研的大型电子对抗机,也缺乏像美军那样的专业平台,更别提其数据处理系统,信号建模能力仍处在半自动阶段。
因此,说截获到了核心电子特征,听上去很酷炫,一副赚大了的样子,实则以印度的水平,极难实现。
红旗-9
退一步讲,哪怕印度真收集到一些电子参数,也不代表中国的武器就被彻底看透了,更不不代表它下一次空战就能打赢巴基斯坦。
因为这些信号也不是固定的,信号参数一旦暴露,可以更改频段,调整跳频规则,原有数据库就失效了。
而且电子战优势只是整体作战体系中的一环,能不能玩的转,还要看指挥调度能力,平台协同水平等综合因素。
这一次印度空军为什么完败?就是因为电子战太拉胯,说明其防空识别,预警部署和反导反应链条存在严重问题。
按照印度现在的逻辑,意思就是这次我们只是引蛇出洞,先送出去五架战机当靶子,然后把中国武器的情况摸清楚。下一次再打,电子战拉胯的短板就能补齐了,相当于提前开了全图。
只能说相当可笑。
印度总理莫迪
归根结底,印度还是在掩耳盗铃。
为了掩盖五架战机被击落的现实,这都过去两个月了,印度内部竟然还能编出新的说法,说明印度之前的胜利宣讲团并未取得什么效果,别人还是无法相信印度在这一轮冲突中获胜了。
所以试图以我们获得了对方关键情报为借口,来证明自己在另一个赛道上“赢了”。
找借口很容易,假装获胜也不难,但问题是,打仗的时候可是真刀真枪,最终比拼的是实战能力而不是自欺欺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