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录取:清北稍显颓势,公费师范生成为黑马,985大学遇冷
前言7 月初,江苏、内蒙古等地率先公布了提前批次的投档分数线,不少人盯着数据反复确认后都愣住了:
往年考生挤破头都想进的清华北大,今年的录取分数竟然比不上一些师范院校。
那么,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顶尖名校遇冷:分数跌穿预期
先说说那些让人跌破眼镜的 “顶流” 名校。
今年内蒙古的历史类提前批里,清华大学最高投档线 637 分,排名在 310 到 330 之间。
对此大家可能没概念,去年清华在内蒙古本科一批的线是 640 分,招的都是全省前 20 的学生。
才一年功夫,差距就这么大,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分还没西安交大、武大这些学校的最低线高,也就是说,当地高分考生,宁愿选这些学校,也没把清华当首选。
北大更 “难堪”,它在内蒙古的强基计划本来要招 4 人,结果只录了 3 个,头一回没招满。
不光内蒙古,江西还有考生直接放弃了北大的强基名额,气得班主任解散了家长群,这事儿还上了热搜。
还有清北,好多 985 也没逃过,中国人民大学在内蒙古提前批投了 “国民经济管理” 专业,投档线 617 分。
按理说 985 这分不算高,但因为这专业就业费劲,高分考生可能压根没瞧上。
东北大学的 “经济管理试验班”、中国农业大学的 “园艺专业”,分数还不如广西大学的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后者虽然是 211,但专业能进电网,实打实的 “铁饭碗”。
名校不香了?问题出在专业上
今年清北提前批放的专业,实在有点 “劝退”,清华那个 637 分的专业是法学,听着还行,但现在法学考公卷得厉害,当律师又得考通过率只有 11%-15% 的法考,就业压力摆在那儿。
北大更直接,提前批放了 “公共管理”,这专业听着宽泛,找工作时特尴尬,难怪没人报。
中山大学更典型,提前批放了 “旅游管理” 专业,投档线才 590 分,懂行的都知道,这专业就业面窄,就算顶着 985 的名头,毕业后找工作照样头疼。
有家长就说:“孩子考了 600 多分,去学旅游管理?还不如去个普通学校学个能找着活儿的专业。”
现在考生和家长心里跟明镜似的:学校名气再大,专业不对口,毕业照样愁。
热门选项:能捧 “铁饭碗” 的才吃香
既然顶尖名校的专业不顶用,考生自然把目光转向了那些 “能兜底” 的学校和专业,最火的要数公费师范生。
内蒙古提前批里,华东师大(教育部直属师范)的最低投档线比清华最高分还高 5 分。
江苏更夸张,乡村教师计划的部分专业分,居然超过了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这些 985。
为啥?因为公费师范生毕业直接给编制,不用挤破头考公,一毕业就有 “铁饭碗”,这在就业难的当下,太有吸引力了。
军校也成了香饽饽,江苏的国防科技大学,物理类提前批线快追上清北了,历史类 658 分,家长们算得明白:军校包分配,待遇稳定,还不用愁就业,比读个冷门专业强多了。
还有两所双非学校异军突起,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上海海关学院的部分专业组最低投档线超 650 分,这分数搁以前能上人大、浙大了。
这俩学校的专业特殊,毕业生考公上岸率特别高,比如上海海关学院,读出来进海关系统的概率比普通学校高一大截,等于半只脚踏进了 “铁饭碗”。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就业形势逼出来的。
就业压力下,专业比名校更 “靠谱”
现在找工作有多难?没经验的不要,超 35 岁的不要,去年被 “优化” 的还没缓过劲来。
这种情况下,“稳定” 成了最大的追求,考公、进编制、去国企,这些以前被认为 “没野心” 的选择,现在成了香饽饽。
家长们的心态也变了,以前觉得 “孩子能上 985,砸锅卖铁也值”,现在更务实:“就算分数够 985,要是专业不好就业,宁肯去 211 选个好专业。”
广西大学的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比东北大学的 “经济管理试验班” 分高,就是这个道理 ,前者能进电网,后者毕业可能还在投简历。
张雪峰之前说 “专业比学校重要”,当时还有人反驳,现在看,这话说到了家长心坎里。企业招聘
时,先看专业对不对口,再看学校。
一个 985 的旅游管理毕业生,和一个二本的机械专业毕业生去竞争工厂岗位,企业肯定选后者,专业对口,不用重新培养。
今年的录取数据,其实是给所有高校提了个醒:光靠名气撑着不行了,得拿出点 “实在的”。考生不是不待见名校,是不待见名校里那些 “华而不实” 的专业。
对考生来说,这种选择也没啥错,毕竟,读大学的终极目的是找份好工作,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在就业压力大的当下,选个能兜底的专业,总比抱着名校毕业证迷茫强。
结语
时代变了,“名校光环” 不再是万能钥匙。能让人踏实的,是手里那份 “不管风吹雨打,都有饭吃” 的底气。从这个角度看,今年考生的选择,其实挺理性的。
参考文献
上海海关学院录取位次超去年上海交大学校:学生大概率能顺利考公上岸 2025-07-09 18:02·九派新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