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官宣对华重大胜利:他们故意送了五架阵风,换来了歼-10数据
前段时间英国媒体公开打脸印度,说他们在之前的印巴空战中,损失的不是三架阵风,而是足足五架。紧接着印度第一时间表示,自己确实损失了五架阵风战斗机,但是相对应的,现在印度也是全世界最了解中国武器性能的国家,他们通过这次空战获取了中国飞机和导弹的电子战信号。
接下来他们将会把中国的歼-10战斗机和PL-15导弹的电子战信号共享给“四国机制”盟友及中东客户,以确立印度“电子战枢纽”地位。
确实,印度确实是全世界最了解中国武器性能的国家了,毕竟都被直接揍下来了,当然了解了。
打个比方就是,印度人表示自己用脸接拳只为测量对方拳速;又或者中国踹自己一脚,自己成功获取中国人的鞋码。
印度的这番话从技术角度上说确实是成立的。现代武器的电磁频谱特征确如“指纹”,理论上能优化预警系统。PL-15E导弹末端制导信号这类实战数据也确实珍贵。但问题是正常来说不会有谁的侦察直接用五个价格2亿美元的王牌战斗机来换。单架阵风造价2.44亿美元,5架折损12.2亿美元,而正常电子侦察成本不足其1%。
更讽刺的是,印度电子战能力根本支撑不了其吹嘘的成果。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获取任何有效的电子情报,别的不说,陆海空三军的电子系统甚至都不兼容。印度方面曾经因多兵种协调过程中通信频道切换失误,导致4架战斗机误听指令集体跳伞的事情直接,暴露出协同机制彻底崩溃。
系统不行,硬件更是一坨。印军现役NETRA预警机的EL/M-2075雷达尚未达到实时解析精度。印军现役主力电子战平台在山地环境误判率高达37%,连过滤民用信号杂波都吃力,却幻想破解中国加密频谱,实在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电子战系统也不行,2024年和美国联合演习的时候,电子干扰效率的成功率甚至还不到30%。
而号称“自主开发”的AI电子战数据分析系统AI-EWDA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其算法需依赖历史数据库训练,但印军此前连中国武器的基本电磁特征库都未建立,纯属“无米之炊”。
即便真捕获零星数据,中方装备的动态重置能力也令其价值归零:J-10C的AESA雷达可随时跳频,PL-15E主动雷达仅在末段20公里内开机,且具备低截获概率特性,此外,该导弹还支持战时重编程,也就是说就是他们捕获了当时导弹的电子战信号也没有什么用。
这场“电子情报大捷”本质是公关危机下的无奈之举。本来5月阵亡飞行员军属就搞了一次大规模抗议,现在英国人又公开打脸印度,眼看现在印度的遮羞布被解下来了,现在他们急需一场将“战机被毁”重构为“主动牺牲”的赢学表演挽回这一切。
当然,如果 印度愿意把这样的事情称之为赢了,那么中国倒是也不介意让印度多“赢”几次。印度拿到了当时我军的电子战信号(而且这个信号还是可以不停变更的)。而我们则击落了更多的印度飞机。最后印度可以喊自己赢了,我们也可以赢。这就叫双赢。双赢的买卖当然可以干。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