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大反转,日本对待中美,罕见摆出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2025年7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突然宣布自8月1日起对日本和韩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决定像一枚重磅炸弹,在日本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首相石破茂和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小野寺五典等重量级人物迅速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这股强硬态度不仅在日本政坛内部形成了罕见的共识,也得到了国内舆论的广泛支持。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孔,积极推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试图应对华盛顿的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决定并非空穴来风。多年来,美国一直对贸易逆差问题耿耿于怀,而日本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首当其冲成了靶子。根据美国商务部2024年的数据,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600亿美元,其中汽车及其零部件占据了半壁江山。
特朗普政府认为,日本在汽车出口上存在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指责日本企业利用汇率优势和市场壁垒挤压美国本土产业。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美国选择挥起关税大棒,试图逼迫日本在贸易谈判中让步。然而,日本这次没有选择低头。
石破茂在千叶县的一次公开演讲中直言不讳:“这是关乎国家尊严和利益的斗争,我们绝不会退缩。”他的表态掷地有声,点燃了日本民众的情绪。连那些平时对政府颇有微词的媒体也罕见地站在了同一阵线,纷纷发表评论,批评美国此举是“霸权主义的体现”。
美国虽然是盟友,但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中,日本的地位无可替代。无论是牵制中国,还是维持地区稳定,美国都离不开日本的支持。这种地缘政治的筹码,让日本在贸易争端中多了几分底气。
更重要的是,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摆脱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数据显示,日本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已从十年前的20%下降到15%左右。
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开始加速布局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让日本在面对美国关税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就在美日关系剑拔弩张之际,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却迎来了暖风。
2025年7月,日本外相岩屋毅访问中国,与中方高层会晤,双方就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这次会晤被外界视为日本外交的一次重大转向。
过去几年,中日关系虽然偶有波折,但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却从未减弱。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3500亿美元,中国稳坐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宝座。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日本选择向中国靠拢,显然是希望借助庞大市场来缓冲经济冲击。
更深层次看,日本此举还有一层战略考量: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日携手不仅能稳定地区经济,还可能为日本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当然,日本的策略并非一味向中国倾斜。东京很清楚,中美之间的博弈如同一场拉锯战,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因此,日本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它在贸易问题上对美国摆出强硬姿态,捍卫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它又通过经济合作拉近与中国的距离,寻求多元化发展。
日本的这种双重态度,在国际社会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人认为,这是日本在中美之间玩的一手“对冲”游戏,通过左右逢源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这种策略并非日本独创,却在当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它折射出了一个更大的现实:全球化时代,传统的盟友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变得更加微妙。
参考资料
一封关税信为何让日本尤其痛 - 新华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