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国点名警告中国后,特朗普措辞变了,他想用4个字定调中美关系
近日,北约秘书长吕特直接点名警告中国、印度和巴西,要求这三个国家给普京打电话施加压力,促使俄乌尽快达成和平协议,他的原话是:“如果你现在住在北京、新德里,还有巴西总统,你们可能需要关注这件事。”他说得很清楚,如果这些国家不行动,就要承担“严重后果”,可能将美国面临的二级制裁。乍一听,这话像是吕特在威胁这个3个国家,但其实背后透出一种焦虑,他知道西方拿俄罗斯没辙,又不想自己出面让步,所以想让中方出马收拾残局。与此同时,美国这边也出现了耐人寻味的转向,特朗普在一场能源峰会上公开表示,美国将以“非常友善的方式”与中国展开竞争。他强调中美之间会保持笑容,“我们拥有最先进的一切,不会让他们超过我们,但会友善地竞争”,这番话对比他过去动辄“脱钩”“遏制”“报复性关税”的表态,无疑软了很多,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为什么会说出“友善竞争”这四个字?
第一,北约32国已经发现,靠打压和威胁搞不定中国,从芯片制裁到供应链打压,再到舆论战、外交围堵,这些年美国试了个遍,结果中国不仅没趴下,反而在新能源、高科技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发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电动车领域,中国的进步速度让很多美企感到了压力,如果继续搞对抗,只会把中国逼得更团结、更强硬,不利于美国维持全球优势。
第二,美国自身也受不了和中国完全脱钩,中美之间的依存度并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割断的,尤其在当前美国政府债台高筑,通胀压力仍在的背景下,特朗普很清楚,不能把中美关系彻底打烂,他需要给自己留后路,也要给美国资本和企业一个“可控”的预期。
第三,美国现在对俄政策陷入僵局,乌克兰战场拖延不决,西方投入巨大但收效有限,让中国在这个时候出来劝普京停火,是他们心里最理想的方案,为了促成这个目标,适当对中方“示好”是必要的策略。与其搞“全面打压”,不如抛出“友善竞争”的说法,给中方一点台阶,同时也降低紧张氛围,为潜在合作留空间。
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如果特朗普真想“友善竞争”,那他到底会怎么做?按他过往的风格来看,所谓“友善竞争”大概率不等于取消打压,而是换了一种包装方式。他嘴上说“友善”,但同时仍然推行对印尼、巴西等国高额关税,还启动了对巴西的“301调查”,把以前那一套施压和反制的手法继续玩,只不过这次目标暂时转移了,不直接冲着中国来。
而对待中国,他可能采取的是“挑软打硬、挑拨离间”的策略。一方面继续在关键领域设限,比如高端芯片、AI技术、通信设备等,阻止中国企业和机构进入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又释放贸易谈判信号,在其他方面拉拢中方,比如农业、能源、低端制造、资本市场等,试图换取中方“在对俄态度上收敛一点”。
对于特朗普这次打的小算盘,我们实际上看得很清楚,中国不怕竞争,也不拒绝竞争,但中方反对的是那种打着“竞争”旗号,实则遏制、封锁甚至胁迫的行为,如果美方这次真的想公平竞争、规则竞争,那没问题。但如果嘴上说“友善”,行动上还在搞卡脖子、打压市场准入,那中方肯定不会买账。另外,中方也要善于利用这种“姿态性缓和”带来的窗口期,既然美方开始释放出缓和信号,那说明它也意识到完全对抗不可持续。这个时候,中方可以继续推动外交层面的接触,争取在一些具体领域达成实质成果,比如近期的关税问题和芯片问题等。
总结来看,“友善竞争”这四个字是特朗普在贸易战背景下的一次口风调整,他既不愿彻底得罪中国,也不打算放弃压制政策。对中方来说,态度可以柔和,策略可以灵活,但立场不能动摇。至于中美关系怎么走,取决于美方能不能拿出真诚和行动,如果他们只是嘴上说说,那就别怪我们继续斗下去。但如果真有一点回头意愿,中方也可以拿出诚意,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有边界、有管理”的合理框架前进。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