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圈大汪 发表于 2025-7-17 03:01:13

从“上桌”到“上炕”:娱乐圈性别潜规则,藏着多少明码标价交易




当某女星在访谈里半开玩笑地说“女演员想出头,先得学会‘上桌’”时,台下的笑声里藏着多少心照不宣?而另一边,某男星被拍到深夜从导演公寓出来,狗仔的标题直白得刺眼——“又一个靠‘上炕’上位的幸运儿”。这两个带着荤味的词,像一把生锈的钥匙,撬开了娱乐圈最肮脏的角落:原来有些“机会”,从来都明码标价,只是性别不同,交易的场所有所分工。


女演员的“酒局江湖”:酒杯里装的不是情谊,是资源


“上桌”这两个字,对女演员来说从来不是字面意思。刚入行的新人会被前辈告诫:“酒局就是你的第二片场,能喝多少,就能拿多少资源。”某副导演曾在私下透露:“一个女二号的角色,桌上至少有三个备选,谁能让投资方‘开心’,剧本第二天就送到谁手上。”

那些在酒局上被拍下的照片里,年轻女演员穿着不合时宜的礼服,端着酒杯在男人堆里周旋,脸上挂着僵硬的笑。有人被要求喝掉整瓶白酒换试镜机会,有人被搂着肩膀灌酒时还要保持得体,更有人在被揩油后只能假装没察觉——因为经纪人在身后使眼色:“忍忍,这个导演手里有大制作。”


更讽刺的是,当这些“上桌”的女星真的拿到角色,舆论又会立刻调转枪口:“她肯定是靠潜规则上位的。”仿佛她们的努力在酒杯碰撞的瞬间就被全盘否定。就像某影后早年被扒出陪酒照,即便后来拿奖拿到手软,仍有人在她的作品下留言:“别忘了你是怎么坐上这个位置的。” 酒杯里的酒早被代谢掉了,可泼在身上的脏水,却能脏一辈子。


男演员的“捷径密码”:从导演的炕头,到资本的床头


比起女演员的“酒局战场”,男演员的“上炕”更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权力置换”。某业内人士直言:“男星想走捷径,目标往往更明确——要么是手握资源的女导演、女制片,要么是能牵线资本的‘大姐大’。”

曾有男星在综艺里半真半假地说:“刚出道时住地下室,是一位前辈姐姐拉了我一把。”这话听着温情,背后的故事却在小圈子里流传:那位“前辈姐姐”是知名制片人,两人同居三年,期间他从客串一路演到男一。分手时,男方拿走的不仅是分手费,还有对方砸钱给他成立的工作室。


而“上炕”的代价,往往比“上桌”更隐秘。某流量小生被爆和某大佬关系密切时,团队立刻甩出“直男铁证”:拉着素人女友炒绯闻,拍肌肉照强调“男子气概”。可私下里,他必须按对方的要求接戏、穿衣服,甚至连社交账号发什么内容都要报备——这种依附关系,像一根无形的线,一头拴着名利,一头拴着尊严。


当“交易”被美化成“情商”:谁在默许这场性别双标?


最荒诞的是,娱乐圈早已把这种潜规则包装成了“生存智慧”。女演员在酒局上应对自如,会被夸“情商高、会来事”;男演员靠人脉上位,会被赞“有眼光、懂借力”。仿佛只要披上“成年人的游戏规则”这层外衣,那些明码标价的交易就成了“合理竞争”。

可撕开这层外衣看看:女演员的“上桌”,本质是用性别优势换取机会,喝下去的每一杯酒都是对自我的矮化;男演员的“上炕”,看似是“双向选择”,实则是用尊严兑换资源,爬上去的每一步都踩着隐形的枷锁。而那些真正靠演技吃饭的演员,要么在角落里默默熬成前辈,要么在看清规则后转身离开——就像某实力派女演员说的:“我宁愿没戏拍,也不想让我爸妈在电视上看到我在酒局上陪笑。”


如今再看“上桌”与“上炕”的区别,不过是性别不同的生存困境。酒杯里的酒和炕头上的暧昧,本质上都是资本游戏里的筹码。只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把“走捷径”当成“聪明”,把“坚守底线”当成“傻”,这个圈子里的“干净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或许某一天,当女演员不必靠“上桌”证明自己,男演员不必靠“上炕”换取机会,娱乐圈的光,才能真正照在作品上,而不是藏在酒局的阴影里、炕头的褶皱中。但现在看来,这一天还太远——毕竟,那些笑着说“这就是现实”的人,正坐在桌子主位,或者躺在炕的正中央。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上桌”到“上炕”:娱乐圈性别潜规则,藏着多少明码标价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