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3天后,印部长公开表态,一旦美方制裁普京,印度就换俄石油
近日,特朗普威胁制裁俄罗斯,如果50天内,俄罗斯还没有停战,那么美国就将对俄征收100%的关税,同时对与俄罗斯有石油贸易往来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这条消息一出来,外界瞬间就看懂了,特朗普这招是奔着中国和印度去的,毕竟俄美的贸易额现在只有35亿美元,而这招“二级制裁”,就是打蛇打七寸,从俄石油的买家下手,掐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面对特朗普的次级关税威胁,中国反应很快,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态,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干扰,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一句不惯着你。但印度这边沉默了三天才出声,印度石油部长在新德里一场商业活动上轻松表态:“我一点也不担心。如果发生什么事,我们完全可以处理。”他声称印度随时准备放弃占其总进口量35%的俄罗斯石油,转向其他供应源,例如南美洲、加拿大和中东等,实在不行印度还能自产,这波操作听起来就在跟特朗普说“准备好了,你来吧”。
可问题是,印度真能这么轻松地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其实看数据就知道,今年上半年,印度从俄罗斯买的石油,占它进口总量的35%。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数字,要知道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的占比才2%。也就是说这两年印度就是靠着大量买俄油,占了不少便宜才稳住了通胀。
而现在特朗普威胁称谁买俄油就惩罚谁,印度“义正词严”地说不买就不买,这可能吗?那么大的一个供应比例,岂是说断就能断的,毕竟供应链调整不光要时间,还要成本,更别提那35%的石油可不是按市场价买的,而是打折的。
那为什么印度方面敢如此轻松地说出这番话呢?这是因为特朗普不是在虚张声势,美国商务部长、驻北约大使,甚至白宫官员全都出来补充说明,“我们不是制裁俄罗斯,是制裁买家。”而且说得更直白,目标是中国和印度。这话听上去很霸道,但对美国来说,一点不矛盾,它不从俄罗斯买油,别人买,那就是“背叛价值观”。另外,你要是敢从中间占便宜,美国就收你关税,一边打你,一边让你被迫站队,而这是典型的特朗普式规则,不是不能做生意,是不能和我不喜欢的人做生意。
但特朗普这一招真能奏效吗?答案是3个字,不一定。首先,美国其实也不是一点俄油都不用,像有些特种油品,还是得买俄罗斯的。而且对全球油市来说,少了俄罗斯石油就会导致供应紧张,从而油价就涨,通胀压力反弹,可以说美国这不是在掐别人,是在掐自己。
其次,中国不会像印度一样顺势后退,中国明确表态了,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扰”,换句话说,不陪你玩“选边站队”的游戏。而且从中俄现在的结算机制和能源协定来看,合作正稳步扩展,哪怕有风浪,也能绕开。最后,特朗普也扛不住这波关税战,别看现在说得硬气,真要是对中印进行次级制裁,那就是双输,更别提中印这两大市场,和美国也有巨额贸易额,一旦开打,大家都得疼。
而且,特朗普的次级制裁就是一场心理战,逼人选边站。而印度先“演一波”,说能换,至于后边会不会真换,还得看美国是不是动真格。中国不表态多,只是淡定说我们按我们自己的逻辑来。而俄罗斯看着两个大买家,一个放狠话,一个保持合作,那心里估计是五味杂陈,普京的算盘本来就是靠石油稳财政,如果印度真撤了,那损失可不小。可话说回来,他也知道印度是嘴硬心软,只要美国真动手,油价一涨价,印度风向就变了。
可以说经过特朗普这一番操作,俄乌冲突已经成了多方博弈,美国摆明要靠极限施压,把战场从乌克兰转向全球市场,逼各国切割俄罗斯,而北约也在积极配合,美国还让盟国再掏钱给乌克兰买武器,把前线火继续烧下去。
总之,特朗普这波操作虽说是要逼停战争,但更像是在造一个新的战场,把油当武器,把关税当炸弹,将中印拖进一个新的角力场。而这场博弈才刚开始,各方也是时候动手做准备了,否则真到了刀架脖子的时候,就不是“换不换”,而是“活不活”的问题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