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茅台能跌到多少钱?测算飞天成本:一瓶大概600元左右
近期散瓶飞天批价滑至1950元,市场追问“底线究竟在哪”:剔去品牌光环,一瓶酒到底把多少真金白银留在了产业链——答案藏在600元的成本迷宫里。先看最纯粹的生产端,一瓶53度飞天从高粱到玻璃瓶的实锤账单:5斤红缨子高粱25元、小麦5元,加上陶瓷瓶15-20元、防伪系统5-10元;烧酒、摊凉、七次取酒的人工与燃料分摊30元——合计80元物理成本,数字与茅台年报披露的“营业成本68-78元”完全对应。
第二层是时间成本。
基酒注入陶坛后即进入“五年负债”模式:一只坛每年窖养管理36元、资金占用利息8元、挥发损耗3元,叠加五年,单瓶被时间加收235元。
这还没算若隐若现的“分级存疑”:飞天到底有没有用到某些次级基酒?
行业口径讳莫如深。
当酒体离库,真正的价格跳跃才开始。
消费税194元、增值税100元、跨省物流及保险150元是明文支出;更难丈量的是产业潜规则:搭售亏损的迎宾、王子系列替飞天贴补200-300元,配额内平价指标再花100-150元,再加上年年递增的历史补税200元,经销商“隐形背锅袋”动辄500-650元。
2025年6月上海地区边柜算完一笔总账:一瓶飞天只要想活下来,成本就在1800-2000元之间。
最新批价1950元让人后背发凉——只比经销商保命线多出一丢丢。
一旦破位1900元,金融质押盘平仓、二批商甩货、终端恐慌踩踏会一步到位。
6月中下旬,苏北地区已经出现首批现款甩货价1880元,被业内视为“预警弹”。
再看消费者端的价格幻觉。
商超标出3000元看似暴利,其实毛利被税费、搭售和地方补贴三家切走。
真正能落进渠道的不到6%,这与品牌历史、赤水河核心产区、茅台镇稀缺地理标签共同构成奢侈品溢价——成本与终端价早已脱钩。
回到最初提问:能跌到多少钱?
将视角压缩到三行数字即可终结争议——80元物理成本→400-600元厂商完全成本→1800-2000元渠道存活成本。
1950元现批价已贴地滑行,下半年供需若无法重新平衡,经销商现金流先于酒体破防。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