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轻拂 发表于 2025-7-19 17:34:45

2025高考退档名单公布,数千学生莫名落榜,背后真相竟是……

一个人的高考分数,最终可能不是决定他去哪里的唯一东西,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要求就能把他挡在门外。比如报了医学院,总分过了线,但招生说明里写着“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他考了108分,就这么一个细节,档案就会被学校退回来,这跟总分差一大截没考上是两回事,这叫退档。
退档之后会怎么样?在这个批次的录取里,这个考生的机会就没有了。档案被退回到考试院的系统里,但他不能再被投到这个批次的其它学校了,因为平行志愿的规则就是,电脑按顺序检索,一旦档案投出去,这个动作就完成了,不管学校最后要不要,机会都算用掉了,只能等。等什么呢?等这个批次所有人都录取完了,看看有没有学校没招满,搞一个“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听起来像是第二次机会,但不是那么回事。剩下来的选择,大多是地理位置比较偏的学校,或者是没人愿意读的冷门专业。这和正常批次里那些热门的、大家抢着报的学校与专业,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有人说“退档了没事,可以去补录”,这种话听听就好,不能真的把它当成一条可靠的后路,这根本不是什么后路。
再来说一种情况,有的学校招生,不是招100个人就提100份档案。它可能会按105%的比例来提取档案,也就是说,计划招100个学生,它会向考试院要来105个符合分数的学生档案来看。那多出来的这5个人怎么办?学校会从这105人里,根据自己的规则再筛选一遍,最后录取100个,那排在后面的5个人,就可能会被退档,这也是一种风险。
今年有108所本科院校承诺,只要投档进来,专业服从调剂,身体没问题,就100%不退档。
广东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一个考生考了602分,他报的那所大学,当年的投档线正好就是602分,分数是压线够了的。他的档案顺利地被投到了这个学校里。他填的那6个专业志愿,全都是学校里分数要求最高的专业,他的分数一个也够不上。关键是,他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那一栏,填了“否”。

学校没办法啊,他想去的专业分数不够,又不愿意接受被安排到其它任何有空额的专业里去。所以学校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把他的档案退回来。602分,就这样在这个批次里落榜了。他如果当初勾了那个“服从调剂”的选项,现在可能已经在这个大学里读某个别的专业了,而不是直接出局,等待渺茫的征集志愿。
看看那本厚本子


每个学校在招生前,都会公布一个东西,叫《招生章程》。这东西就像一份合同,或者说是一份说明书,上面白纸黑字写满了学校的录取规则。很多人不看,觉得那都是些官话套话,但所有的“坑”其实都明明白白地写在里面了,比如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这很重要。
比如一些美术、设计类的专业,章程里会明确写着“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如果一个考生有色弱,但他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但没看章程,报了这种专业,就算他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分数再高,档案投过去,学校一核对体检表,发现是色弱,也会直接退档。这不怪学校,规则已经提前告诉所有人了。
还有些专业对外语口试有要求,或者对某个单科成绩有最低限制,这些信息也都在章程里。花一点时间,把自己想报的几个学校的招生章程从头到尾读一遍,用笔把那些关于身体、单科、外语等等的要求划出来,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这个工作很枯燥,但它可以帮你避开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分数咋摆


填报志愿的时候,几个学校的顺序也不是随便排的。大家一般都懂,要分出梯度,不能所有学校都填一个分数段的。这叫“冲、稳、保”策略。最想去的、分数可能有点悬的学校放在最前面,这是“冲”;和自己分数比较匹配、录取希望很大的学校放在中间,这是“稳”;分数肯定够、用来兜底的学校放在这是“保”。
这个梯度要拉开,特别是“保”的学校,一定要真的能保住底。不能选一个自己分数只是刚刚过线的学校当保底,那样不稳。要选一个往年录取分数线比自己分数低上一截的学校,这样才能确保万一前面的学校都没录取,自己不至于掉到下一个批次去。那个“冲”的学校,最好也查一下它的调档比例,如果超过105%,那就要更小心。
平行志愿这个系统,它的运行方式很直接。它会拿着你的分数,从你填的第一个学校开始检索,如果你的分数够A校的投档线,档案就立刻被投到A校,后面的B、C、D……这些志愿,系统就看都不看了。如果A校分数不够,它才看B校,以此类推。整个过程对你来说,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

机会只有一次,这个概念很重要。一旦你的档案被投到某个大学,比如C大学,那么在这个批次里,你的命运就完全交到C大学手里了。如果C大学因为各种原因决定不要你,把你退档了,你也不会再有被投到D大学或E大学的机会了。你的本批次录取,到此结束。
那根绳子


那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就是一根保险绳。勾选“是”,就等于告诉学校:“只要能让我进你们学校,什么专业我都愿意去读。”这在专业组的模式下,等于是在你所填的那个专业组里进行调剂。这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你因为专业分数不够而被退档,是保住自己不落榜的最后一道防线。
很多人会纠结。万一被调剂到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甚至很讨厌的专业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你必须自己想清楚:是“宁愿落榜也不去不喜欢的专业”,还是“先进了这所大学再说,专业的事以后再想办法”?这没有对错,只是个人的选择和取舍。
如果你能接受本批次落榜,甚至复读的风险,那你可以有底气地选择“不服从调剂”。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今年一定要走,那么,尤其是在冲刺那些分数没有绝对把握的学校时,轻易放弃这根保险绳,是一个巨大的赌博。规则就是这样,每年都有人因为这个选择而后悔,也有人庆幸自己的坚持。
高考填报志愿,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战和策略战。分数是基础,但怎么用好这个分数,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避免各种规则陷阱,是另一门学问。那些看似繁琐的章程,那些需要仔细斟酌的选项,都可能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多花一些时间去研究,总归是没错的。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5高考退档名单公布,数千学生莫名落榜,背后真相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