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胜利印度看在眼里,自以为学到精髓,要用实力跟美国讲条件
印度突然学起中国,在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最后期限临近前,对美方放出狠话:要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跟美国进行谈判。(莫迪政府突然放出豪言,要用实力跟美方谈判)
日前,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部长戈亚尔在一场会议中表示,与美方的谈判中要牢记国家的利益。
戈亚尔称,自莫迪政府上台后,他们与多个国家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例如澳大利亚、阿联酋、毛里求斯、英国、瑞士、冰岛等国。
最后强调,与美方的贸易谈判不会受到截止日期的约束,印度将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进行谈判,他们很自信,可以跟世界上任何国家竞争。
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原来是中方曾多次跟美方强调,他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讲话。只不过莫迪政府转换了角色,要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美方谈判。
看来中方平时在外交场上的表现,莫迪政府都看在眼里。
莫迪政府此举,显然也是看到了中方在与美方的谈判中,始终采取强硬的立场,还收获了不错的效果,所以学起了中国。
众所周知,在当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里,唯有中国没有被美国占到便宜,一切都是对等的。
(中美贸易谈判协议相当对等)
然而印度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却陷入了停滞,双方之间的分歧难解。
美方希望印度扩大进口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然而印度国内的反对派和农民团体强烈反对,他们正在向莫迪政府施压,警告莫迪不要对美国做出过度让步,损害印度农民的利益;
美方还希望印度能为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优惠,但莫迪政府认为,此举会对印度国内的一些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莫迪政府寻求在“一些感兴趣的领域”获得市场准入,并取得优先权的请求,美方也没有给予回应。
美印谈判就这么僵持不下。
不过中方与美方谈判的技巧,莫迪政府能否适用就不好说了。
毕竟印度也是率先找上美国谈判的国家之一,并且在最开始还做出了让步,他们曾提议,在多个领域降低美国商品的关税。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特朗普政府看到了可以割韭菜的空间。
莫迪政府先展现了软弱,又表态强硬,只会让美方觉得莫迪政府的强硬不过是在装腔作势。
同时,美国是印度为数不多的贸易顺差国之一,美方可能会以此拿捏印度。
就连印度国内对莫迪政府也没有信心,印度反对派国大党领袖甘地带头发难,称相信莫迪政府会温顺地在特朗普关税截止日期前屈服。
(印度国内对莫迪也不是很有信心)
戈亚尔发出此番言论的当天,正值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最后期限前夕。
特朗普放话,7月9日还没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将在8月1日恢复征收对等关税,而届时的关税税率,与此前一轮也不一定一致。
前有印度国内的施压,后有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威胁,莫迪政府该如何做出抉择?
莫迪政府现在唯一庆幸的,可能是7月7日特朗普分别致函的国家里,没有印度的名字。
这表明,在特朗普看来,印度兵不算最难谈判的对象。
在特朗普致函的国家里,日本、韩国排在第一,剩下的大部分则是没有主动找过美国谈判的国家,例如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
特朗普设置8月1日才开始征收对等关税,实际上正是给各国最后三周的时间。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即便莫迪政府放出了这样的狠话,但很大概率也会在这最后三周时间里,寻求与美方达成最后的协议,毕竟印度手上真的没什么筹码能迫使美国妥协。
(特朗普点名10多个国家,没有印度的名字)
中方与美国谈判的技巧,不是什么国家都能用的,尤其像印度这种还依赖着西方转移产业来升级自身制造业的国家。
莫迪政府这番“从实力地位出发”的强硬表态,看似师从中国外交智慧,实则更像是东施效颦的政治表演。
印度既没有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作为谈判筹码,也缺乏应对贸易战的战略定力——从最初主动示好的关税让步,到如今临阵磨枪的虚张声势,这种摇摆不定的谈判策略反而暴露了自身软肋。
当新德里的政治豪言撞上华盛顿的关税大棒,莫迪政府恐怕很快就会发现:在实力不足时模仿强者的姿态,最终只会沦为特朗普“交易艺术”的又一个牺牲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