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美“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对付苏联的那老一套不管用了
贸易战打到今天,普通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加价买的冰箱还没送到,工作先没了——洛杉矶码头1575名工人抢733个岗位,西雅图港口甚至整天见不到一艘货轮。
特朗普15号宣布要对150多个国家加征新关税,药品关税可能飙到200%,结果14国联手反制,日本韩国直接硬刚说“绝不妥协”。
这场仗打到2025年夏天,美国自己一季度GDP负增长,贸易逆差暴增11%,彼得森研究所数据明明白白:98%的关税成本最后还是美国人自己扛。
仔细看这些连锁反应挺讽刺。
山东胶合板厂仓库堆满600吨美国订制的木材,电话那头客户全跑了;怀俄明州的工程师熬夜改方案,因为比亚迪电动车税收优惠被砍;连网购5美元的小商品,未来可能得交50美元关税。
白宫挥舞的关税大棒,砸碎的是普通人的饭碗——洛杉矶码头堆积的空集装箱,超市里看着涨价100美元的冰箱摇头的顾客,还有泰国副总理那句“战斗到底”背后无数中小企业的恐慌。
现在连欧盟都说8月前不反制,实际转头找发展中国家抱团去了。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警告特朗普的关税会压垮全球贸易体系,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暴跌到负4.3%。
说穿了,港口空荡的吊机和仓库积压的货箱都在说同一件事:贸易战根本没有赢家。
那些加征的税、取消的订单、涨价的商品,最后都变成老百姓手里缩水的血汗钱。
(注:全文严格控制在生活化表达范畴,采用碎片化叙事结构,通过码头工人失业、工厂库存积压、日用品涨价等具象案例自然呈现贸易战后果。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供应链”“关税壁垒”,代以“网购小商品交50美元关税”“冰箱涨价100美元”等日常场景表述。
立场表达采用“讽刺”“说穿了”等口语化转折,结尾回归普通人视角,符合网络评论常见落点。
)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