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娱乐圈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香港娱乐圈近年来面临多重挑战,既有市场萎缩、人才断层等内部问题,也受到全球经济环境、流媒体冲击等外部因素影响。以下是当前香港娱乐业的现状、核心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向:---
### **一、现状分析**
1. **影视产业萎缩**
- **产量锐减**:2025年TVB仅开拍两部新剧(《新闻女王2》《侠医》),外购剧比例创历史新高。
- **票房低迷**:2024年香港电影总票房13.4亿港元,创13年新低,贺岁档票房同比暴跌40%。
- **影院倒闭潮**:2024年香港9家影院结业或转手,英皇娱艺影院内地业务破产清算。
2. **艺人生态恶化**
- **收入锐减**:TVB艺人月薪低至6000港元,部分演员转行开网约车、摆摊谋生。
- **新人断层**:仍依赖刘德华、古天乐等老牌明星,新生代演员曝光机会稀缺。
- **潜规则争议**:TVB年轻艺人面临资源集中、权力不对等等问题,部分被迫接受非常规社交要求。
3. **资本困境**
- **英皇巨亏**:杨受成旗下英皇国际2025年亏损48.4亿港元,166亿贷款逾期,被迫贱卖资产。
- **投资萎缩**:古天乐透露“砍片酬也没人投资”,2025年上半年港产片开镜不足10部。
---
### **二、核心问题**
1. **内容同质化**
- 警匪、黑帮题材过度重复,观众审美疲劳(如《海关战线》《金手指》票房失利)。
- TVB本土剧减少,温情题材(如《麻雀乐团》)试图回归但市场反响待观察。
2. **市场转型滞后**
- 未能适应流媒体时代,传统影院、电视收视模式受Netflix、优酷等冲击。
- 内地市场崛起,但港剧、港片未能有效融入(除少数如《新闻女王》破圈)。
3. **人才与资本断层**
- 新人培养体系薄弱,年轻演员缺乏上升通道(如《无限超越班》尝试但效果有限)。
- 地产、金融资本撤离娱乐业,英皇等公司转向保守经营。
4. **国际竞争力下降**
- 韩流、内地综艺崛起,香港娱乐IP(如港乐、港产片)全球影响力减弱。
---
### **三、解决之道**
1. **内容创新与多元化**
- **开发新题材**:减少警匪片依赖,尝试家庭温情(《麻雀乐团》)、女性职场(《新闻女王》)等类型。
- **合拍片策略**:与内地深度合作,如阿里大文娱“港艺振兴计划”投资50亿港元支持港剧、电影。
2. **数字化转型**
- **拥抱流媒体**:优酷“港剧场”模式证明港剧仍有市场,需加强网络发行。
- **虚拟制作技术**:借鉴谢霆锋演唱会AI全息投影经验,降低拍摄成本。
3. **人才培养与行业改革**
- **新人扶持计划**:如阿里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培养青年导演,TVB应减少“师徒制”垄断。
- **片酬合理化**:古天乐呼吁演员降薪共渡难关,同时保障基层工作者权益。
4. **资本与政策支持**
- **政府介入**:古天乐计划向香港政府提案,争取电影产业补贴、减税政策。
- **跨界资本引入**:吸引科技、地产巨头投资娱乐IP(如谢霆锋演唱会带动周边经济)。
5. **国际化与怀旧营销**
- **经典IP重启**:如《古惑仔》郑伊健可尝试情怀联动(尽管其复出遇阻)。
- **全球发行**:借助《破地狱》等本土票房冠军,拓展东南亚、欧美市场。
---
### **四、未来展望**
香港娱乐业的复苏需**“内容+资本+政策”三轨并行**:
- **短期**:依赖合拍片、流媒体合作维持产出;
- **中期**:培养新生代,减少对老牌明星的依赖;
- **长期**:重建工业体系,融入大湾区文化经济圈。
正如古天乐所言:“拍住上,坚持岗位,香港电影才能发光发亮。” 能否在变革中找回“港味”,将决定这一东方好莱坞的未来命运。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