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警告:中美关系恶化,美国有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
亨利·基辛格这个人,一生都和国际政治搅和在一起。他1923年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家庭,那时候欧洲局势乱糟糟的,纳粹上台后,他家1938年逃到美国,定居纽约。他很快适应新环境,改了名字,1943年入籍美国,然后被征入军队,参加二战。
在欧洲战场,他从步兵转到情报部门,利用自己会德语的优势,审问俘虏,收集德国军队的情报。战后,他退役去哈佛读书,1950年拿学士,1952年硕士,1954年博士。他的论文研究19世纪欧洲的外交平衡,这让他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深刻理解。
从哈佛毕业后,基辛格留在学校教书,同时给政府部门当顾问。1950年代,他写书分析核武器对外交的影响,渐渐在华盛顿圈子里出名。1960年代,他帮洛克菲勒参选总统提建议,后来转支持尼克松。
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让他当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主导了很多大事,比如推动美苏缓和,1972年促成战略武器限制条约。他还秘密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7月从巴基斯坦飞到北京,和周恩来谈了几天,铺路尼克松1972年访华。这事改变了冷战格局,让美国能利用中苏分歧。
1973年,基辛格升任国务卿,同时兼国家安全助理。他在中东搞穿梭外交,1973年赎罪日战争后,协调埃及以色列停火。他还参与越南巴黎协定谈判,1973年签字结束美国直接介入,但协议执行中,美国继续支持南越,导致更多冲突。
基辛格的政策现实主义风格强,国家利益优先,不太在意人权问题。比如1973年智利政变,他批准情报部门干预,支持皮诺切特推翻民选政府,导致智利军政府上台,镇压反对派,造成很多人死亡。他在柬埔寨的政策也备受争议,美国轰炸导致红色高棉崛起,后果严重。
1977年福特下台后,基辛格离开政府,创办咨询公司,帮企业分析国际风险。他写了很多书,像《世界秩序》和《论中国》,分析大国关系。他继续影响外交圈,2000年后评论反恐战争,支持伊拉克行动。晚年,他多次访华,2023年7月还去北京见中国领导人,讨论全球问题。他2023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100岁,一生争议不断,有人说他推动和平,有人说他制造战争。
基辛格晚年特别关注中美关系,他觉得两国紧张局面像一战前欧洲,各方互疑,随时可能擦枪走火。2020年11月,在彭博新经济论坛上,他对拜登团队说,美国得赶紧恢复和中国的沟通渠道,不然世界会滑向一战那样的灾难。那时候特朗普时期,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科技封锁加码,基辛格觉得两国核武器和AI技术让冲突更难控制。他建议领导人约定不诉诸军事手段,避免小事升级。
2021年3月,在伦敦智库活动上,基辛格又说,美国和中国必须就新全球秩序达成共识,否则会陷入一战前那种持续摩擦状态。他指出,高科技武器让局面更危险,中国经济体量大,在某些领域领先,美国得适应这种现实,而不是一味对抗。那年5月,在麦凯恩研究所论坛,他强调中美竞争如果无限延伸,会带来末日威胁,AI和核武结合,人类可能自我毁灭。他用历史比喻,说两国像一战前大国,没多少让步空间,任何失衡都可能酿成大祸。
2023年5月,《经济学人》访谈中,基辛格花8小时聊中美问题。他说两国处在冷战山脚,竞争从经济扩展到技术,台湾问题是导火索。他预测,日本五年内可能发展核武,印度边境摩擦也可能升级。他觉得中美只有5到10年时间找出共存之道,不然战争不可避免。基辛格不是危言耸听,他基于一生经验,看出两国战略互疑根深蒂固,美国国内政治干扰外交,中国则追求历史角色恢复。
这些警告不是空谈,基辛格一贯现实主义,他不赞成无限对抗,2022年7月还提醒拜登,别让国内压力主导对华政策,得有尼克松式的灵活性。他知道中美经济纠缠深,脱钩代价高,但如果不对话,误判风险大增。
基辛格警告后,中美关系没彻底崩盘,但波动大。2021年3月阿拉斯加高层会晤,双方就人权和贸易争执激烈,但至少开了沟通门。2021年11月,中美领导人视频会晤,同意设工作组处理分歧,焦点在气候和战略稳定。2022年11月巴厘岛峰会,恢复国防和气候对话,缓解了点紧张。
2023年6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讨论稳定关系,避免意外冲突。那年2月,中国气球事件闹大,美军击落,外交风波起,但没升级。基辛格2023年7月访华,重申和平共处,讨论AI治理。这次访问像象征,提醒两国别走极端。
进到2024年,特朗普上台后,中美贸易战升级,关税提到104%,出口管制更严。2025年,美国贸易赤字涨,AI限制继续,民调显示美国对中国负面看法降到77%,但竞争仍是主流。特朗普试“反转基辛格”策略,想拉俄抗中,但专家说不现实,中俄伙伴关系稳固,俄中经济互补强,美国拉拢俄难成功,还可能损欧洲盟友信任。
基辛格去世后,他的遗产在中美关系上影响大。中国媒体悼念他,推动正常化的角色,美国则反思他的现实主义。两国继续多边合作,像亚太经合组织,处理全球问题,但台湾、南海摩擦没消。基辛格警告的核心是,人类命运系于中美和睦,如果不努力,战争风险真会成现实。
基辛格一生见证冷战,美苏对抗让他明白大国博弈的代价。他推动中美建交,本意是平衡苏联,现在中美成了主角。他觉得美国得相信自己实力,别总想重塑中国,中国也得接受多极世界。问题在于,国内政治让外交难操作,美国两党都对中国强硬,中国则加强国防,回应压力。
现实看,中美差距缩小,中国经济第二大,海军发展快,美国航母多,但中国导弹威慑强。基辛格说,核时代加AI,战争不是选项,得找共赢点。像气候变化,双方合作空间大,2021年后气候对话重启,就是例子。
但挑战多,台湾问题是雷区,美国军售继续,中国军演频繁。基辛格建议,美国别支持台独,中国别急统一,得渐进。南海航行争端也一样,通过对话设规则,避免碰撞。
2025年现在,特朗普政策让关系更复杂,关税战伤全球经济,中国转向内需和一带一路,美国拉盟友围堵。基辛格如果活着,会说这像一战前联盟对抗,结局不好。专家分析,中美需新框架,承认彼此利益,设危机机制。
基辛格警告不是老生常谈,有深度,他用历史镜头看现在,一战教训是小国事件引爆大国战。现在中美科技战,芯片禁令让供应链断,AI军用更添不确定。人类得学聪明,别重蹈覆辙。
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责任重,对全球稳定影响大。基辛格强调,对话取代对抗,共赢取代零和。像2023年旧金山峰会,领导人见面就缓和气氛。未来,领导人智慧决定走向,如果听基辛格的话,战争可避。
基辛格警告接地气,直击问题核心:两国不和,世界遭殃。希望决策者醒悟,找路共存,别让历史重演。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