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牌到奇兵!中国女篮10大主力综合排名,谁被低估了?
谁最适合出现在巴黎奥运名单?每个位置都有讲究。中国女篮目前12人名额紧张,备战显得格外棘手。主教练的取舍,始终成为大众关心的问题。比赛数据摆在眼前,有时候漂亮,有时候却充满矛盾。
李梦最近状态非常突出,场均能得到17分。她的三分命中率37%,传球和得分决断都比较果断。可惜的是,她在对阵欧美球队时受限于体能,将近30分钟就到极限。第四节经常面临夹击,效果大打折扣。
王思雨场均9分,6次助攻,失误控制在1。8次。这说明她持球谨慎,但突破速度稍微慢一些。欧美球队防守压迫力一强,王思雨容易被限制行动,她不得不错开节奏。
关键时刻,杨舒予成了奇兵。作为183公分的后卫,错位进攻时每回合能拿1。12分,这甚至比李梦还高。但她三分不稳定,被对手守两步就难以起势,场上空间也因此收窄。
内线方面,韩旭表现亮眼。两端都能发挥作用,场均2。3个盖帽稳居队内第一。但韩旭体重只有90公斤,碰到澳大利亚杰克逊或者美国阿贾这类强壮中锋,卡位上吃亏明显,被对手顶着打,效果不如预期。
李月汝则恰好相反,她体重103公斤,18%的前场篮板率代表了强大冲抢。但她防挡拆时横移速度一般,只能留守篮下,被针对时难以兼顾外线,弱点会被放大。
张子宇作为新生代代表,身高2米26,U19比赛场均能得到28分15篮板。可在成年队节奏更快的比赛中,她往返全场三次就气喘吁吁,此时只适合“特定战术”。
刘禹彤的数据同样漂亮,WCBA篮下命中率能达到61%。惋惜的是,她全场速度偏慢,每一轮攻防需要7秒,拖慢整体节奏。去年打日本,刘禹彤一个回合被冲三次快攻,只能被临时换下。
“球迷喜欢‘硬核’,教练考虑运动能力与速度。”
射手阵容也有细分。张敬一三分命中42%,国际赛场表现显眼,类似汉密尔顿运作路线。但她几乎没有持球突破,防守对手能贴身,进攻效果直接下降。
陈玉婕接球出手反应极快,只需0。8秒。跑动速度对快节奏赛事有利,但她移动防守不强,容易被对方突破。因此上场时还需要搭配王思雨协同保护。
罗欣棫三分也达38%。她在场时能通过空切得分,但自主进攻偏弱,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选择性,算是点缀型。
“名气高的未必是秘密武器,低调球员也能改变形势。”
韩旭替补选择非常关键。许多人认为张子宇能接班,其实与欧美球队对碰,教练更可能选择李月汝和韩旭的“双塔阵型”——一攻一守,能占住篮板,并且防守护框能力突出。
张敬一和陈玉婕的出现,取决于当时对方防线内收维多深。内线收紧,三分射手价值指数上升,尤其需要站出来提供外线威胁。
杨舒予再三被证明十分适合用来应对日本、韩国。这些球队喜欢“小个阵容”,杨舒予的错位突破办法独特,正好破局。
谁会被高估,谁会被低看?
仔细研究数据后,发现并不是“平均分最高”就一定适合进奥运。球员的作用,既看个人数据表现,也要看整体搭配。速率、体能、时机、类型,每一点都无法忽视。
有的人场均分高但关键阶段得分受限,有的人名气小却刚好能破坏对方布局。女篮组队从来不只是比数值,而在“配合对路”。
李梦、韩旭、李月汝几乎已经锁定奥运大名单。剩下的位置,有10个球员分抢4个席位。竞争激烈,板凳深度测试着每个人的风格和技术。
板凳球员并非简单“替补”。比起赛季表现,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强硬比赛中提供独特帮助。
“速度慢的占据篮下,防守快的做锋线,射手专等空位。”
主教练的选择往往有逻辑。需要能改变速度节奏的突击手,也要能稳定外线分数的远投型。有时候会根据对手特点,选用冷门球员。
这阵容,没有哪种风格是万能钥匙,赛场变化极多。
数据漂亮是证明能力,但和“能不能打硬仗”不是等号。能在对手收缩时扛下场面,或者突然爆发,就是“被埋没的宝藏”。
有的人注定要成名单主力,有的人适合随时待命。
最终巴黎奥运12人大名单选谁合适?其实没有最强,只有谁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塑造全队和谐的队形,才是冲击奖牌的胜负手。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