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爱的教育 发表于 昨天 18:47

民办本科“降分补录潮”:2025高考录取季的冰火两重天

招生办老师的电话被打爆了,声音里透着焦灼:“理科380分就能补录本科!名额有限,今天必须确认!”
电话那头,一位山东考生家长握着手机,满脸不可置信——就在一个月前,孩子距离本科线还差整整42分。
2025年盛夏,高考录取落幕之际,一场始料未及的“降分补录潮”席卷全国民办本科院校。多省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
多所民办院校降分幅度惊人,部分专业较省控线直降40-50分。
山东、河南、四川等高考大省成为降分“重灾区”,个别院校甚至开启二轮、三轮补录。
与公办院校录取线稳中有升形成鲜明对比,民办与公办之间的录取“鸿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拉大。

曾经“挤破头”的本科入场券突然“降温”了

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生源萎缩撞上“理性回归”
“招不满”成了今年许多民办高校招生负责人的口头禅。根源直指生源基础动摇——2023年全国新生儿数量已跌破800万,较2016年峰值减少近50%,这一人口结构变化正逐级传导至高等教育入口。
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虽总体稳定,但适龄人口下行趋势已然显现。蛋糕变小,民办院校首当其冲。
2.“昂贵本科”遭遇就业寒流
“四年花费近二十万,毕业月薪四千多,值吗?”一位放弃民办本科补录、选择公办高职的考生这样坦言。
当“大学生”光环日益褪去,就业市场更看重实际技能与院校背景,民办本科文凭的竞争力正受到严峻挑战。面对高额学费与不明朗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多的考生与家庭开始理性权衡性价比。
3.学历崇拜消退,多元选择兴起
“宁上优质专科,不读末流本科”的观念正被更多家庭接受。
优质公办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与薪资水平屡创新高,部分专业甚至超过普通本科;同时,选择复读冲击公办本科或海外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学历本身的价值正被重新审视,教育的“实用主义”时代悄然来临。
洗牌在即:民办本科的“生死局”与未来出路

可以预见,一场深刻的行业洗牌已拉开序幕:
一是“强者恒强”法则显威力。拥有特色学科、优质就业资源或雄厚资本背景的民办院校将加速整合资源,甚至可能向“小而精”的应用型大学转型。例如浙江某民办高校与头部科技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学院,订单式培养人才,录取分数线反而逆势微涨。
二是政策或成关键变量。政府可能通过财政补贴、购买学位等方式为优质民办教育托底,引导其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方向转型。对定位模糊、质量不佳的院校,市场将给出无情答案——停办或被兼并或成归宿。
三是学生选择更趋务实。未来的考生将更加精打细算,他们会深入追问:这所学校的王牌专业是什么?校企合作是否扎实?毕业生真实就业质量如何?学费投入能否换来可预期的回报?填报志愿将真正成为一场“教育投资”的理性决策。
教育学者周明教授对此评价道:“降分补录是市场规律的显现,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必经阵痛。它倒逼高校回归育人本质——无论公办民办,无法提供真正有价值教育的机构,终将被时代淘汰。”
当文凭的“含水量”被逐渐拧干,高等教育的价值坐标正经历深刻重塑。无论是考生还是高校,都需要在这场大潮中重新定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真正的教育价值,终将在理性之光中沉淀得愈发清晰。
对民办本科的遭遇,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来评论区我们聊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办本科“降分补录潮”:2025高考录取季的冰火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