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的 发表于 昨天 23:50

高考后才明白:民办和公办大学的3大差距,难怪考生都这么谨慎

每年六月高考放榜后,填报志愿时总有一批学子在公办与民办院校间反复掂量。
今年广东考生小张超出本科线38分却放弃民办录取选择复读,直言"宁啃三年咸菜也要冲公办",再次揭开教育资源分配的老伤疤。

民办院校学费高企确实让普通家庭犯难。去年某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费飙到2.8万/年,而同省公办院校同类专业仍保持在5500元水平。但值得注意,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已明确要求各地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民办教育,像浙江、江苏等地民办院校今年起陆续推出"双特生"奖学金政策。与其妖魔化民办教育,不如关注其正在发生的改变——深圳某民办高校今年毕业生进大厂比例首次突破15%,这数据比部分偏远地区公办二本还亮眼。

民办院校管理严苛反而成就了不少寒门学子。北京某民办高校图书馆凌晨两点仍灯火通明,这与某些公办院校"躺平式管理"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央企春招名单里,郑州西亚斯学院等民办院校毕业生数量较三年前翻了四倍,用人单位反馈这些学生普遍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和实战经验。

现在很多民办院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大二就进项目组实操。毕业证上的公章固然重要,但个人能力才是硬通货。隔壁老王家孩子民办毕业现在带团队做跨境电商,手下管着三个985毕业生。这年头,谁敢说民办出身就低人一等?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后才明白:民办和公办大学的3大差距,难怪考生都这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