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结束,美方发出威胁,中方表态一句话亮了
这几天,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啥?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就在那儿。结果呢?这会一天半就收摊了,说是“不欢而散”都算客气的。
会谈一结束,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对着镜头放话了,那调调,还是老味道:“会谈很有建设性,只是我们还没签字。” 听听,多有艺术感。潜台词就是,谈是谈了,但啥也没谈成。接着,重头戏来了,他把皮球直接踢给了特朗普:“8月12号那个贸易休战协议,要不要延期,还是让中国的关税飙到三位数,总统说了算。”
这话说得,半点不给中方面子,威胁的味儿都快溢出屏幕了。
除此之外,还要求我们单方面对美国货搞零关税,再开放一堆产业给美国资本。这哪是谈判?这是想让我们签一份新时代的“广场协议”。
特朗普为什么这么狂?很简单,就在不久前,他刚把欧盟给“摆平”了。冯德莱恩领着欧盟,跟美国签了个协议,内容简直让人惊掉下巴:美国对欧盟商品收15%的关税。不仅如此,欧盟还得捏着鼻子买几千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和武器。
这分明就是一份“卖身契”。搞定了欧盟和日本,特朗普觉得翅膀硬了,以为能用同样的法子来拿捏我们。可惜,他把对付欧盟那套用在我们身上,纯属是搞错了对象。
我们可不是那个被吓唬一下就腿软的欧盟。所以,这次谈判,我们连场面上的客套都省了,直接硬刚回去。
那么,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我们是怎么回应的?
中方的表态,来得又快又稳。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面对媒体,就说了一句话,但这句话,分量千钧,堪称点睛之笔。
他说:“根据中美双方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美方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第一,我们是按“双方共识”办事,是你美国先不讲规矩的。第二,我们愿意继续谈,把休战协议延期。但是,重点在第三,如果谈不成,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反制措施”,也会“如期”启动。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绵里藏针。既表达了我们愿意谈的诚意,也亮出了我们不怕打的底气。你要合作,我们欢迎;你要开战,我们奉陪。 没有半句废话,没有一点迟疑,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霸权的态度。
这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主席跟印尼总统苏加诺聊天时说的话。他说,对付美国人,得有两条。一条是坚决斗争,天天都得叫唤,让他知道你不好惹;另一条是不要急,以我为主,等时机成熟。
看看现在,是不是这个道理?美国人骨子里就是那种“丛林法则”的信徒,就像他们前国务卿布林肯说的:“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他们习惯了当刀俎,把别人当鱼肉。
所以,对付这种思维,你退一步,他就会进两步。你指望他发善心,他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实力让他冷静下来,让他明白,这张桌子上,我们也是带了筷子和碗来的,而且我们的筷子,也能夹断他的刀叉。
这次美方把谈判地点选在欧洲,也是动了心思的。他们想拉着欧洲盟友一起向我们施压。但他们算错了账。
就说德国吧,汽车、机械是他们的命根子,跟中国的生意做得火热。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就公开说,跟中国合作解决全球问题很重要。让他为了美国的利益,牺牲德国的饭碗,他会干吗?
欧盟内部对中国电动车的所谓“反补贴调查”,雷声大雨点小,欧盟贸易负责人自己都说,“不想站队”,只想保护自己的利益。
再看看日本,他们最怕的就是全球供应链出问题。现在正拼命砸钱搞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就是怕被卡脖子。说白了,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这些所谓的“盟友”,当初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签了城下之盟,本就是一肚子委屈。现在看到中国顶在前面硬刚,他们心里指不定怎么乐呢。一旦中美贸易战真的重燃,你信不信,欧盟和日本第一个跳出来“持中观望”,之前签的那些不平等协议,立马就能找出一百个理由拖着不执行。
谁都不傻,谁也不想给美国当炮灰。
所以,特朗普政府现在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他手里的牌,看似很多,又是欧盟又是日本,但实际上都是虚的。真正能让他坐上谈判桌的,只有他自己。
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条路。
一条路,是认清现实,回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来。咱们继续谈,把休战协议延期,大家一起做生意,有钱一起赚。这对谁都有好处。
另一条路,就是继续活在自己的幻想里,非要挥舞那根关税大棒。那结果也很简单,就是李成钢副部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反制措施“如期”启动。到时候,就不是谁威胁谁的问题了,是实打实的贸易对抗。
到那时,全球经济会怎么样?美国国内的通胀会飙到多高?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企业会怎么样?这些后果,特朗普政府得自己掂量掂量。
说到底,这个世界,终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靠威胁和霸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只会暴露自己的心虚和焦虑。 这次瑞典谈判,虽然不欢而散,但却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了。也让世界看得更清楚了,谁才是那个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力量。
想靠极限施压让中国屈服,门儿都没有。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