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在华盛顿密谈3天,特朗普想要的,中方始终未给,中国代表团临走之前,

辉南观察 · 3 天前
据商务部消息,8月27日至2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带队在华盛顿和美方谈了三天,见了美国财政部、商务部的官员还和美国商会等企业代表聊了聊,美方说这次谈判的重点是中国买美国大豆的问题。
1.jpeg

之前特朗普一直希望中国多买点美国大豆,还说可以为中国开“绿色通道”,但这三天下来中国在大豆采购上一点没松口,李成钢副部长最后说了句“中美要通过平等对话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普通,其实正好戳中了美方的老问题。
特朗普的谈判套路就是:先给对方施加压力,让对方着急,再抛出点“好处”引诱对方答应条件,以前这招还挺管用,但现在对中国没用了,为什么?因为中国在大豆这件事上早就有了底气。
比如去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有71%来自巴西,今年这个比例还在涨,阿根廷、乌拉圭也能稳定供货,国内大豆产量也连续三年超过2000万吨,饲料里的豆粕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使用,总体需求一直在下降。
2.jpeg

反过来看美国今年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大幅减少,美国农民只能低价甩货,美国大豆协会都急得给特朗普写信说“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大市场,美国农业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
美方从一开始“威胁中国”,到现在不得不“低声下气求合作”,其实这说明美国靠强硬手段已经没什么用了,现在中美的实力对比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美国手里的筹码也没那么值钱了。
中国在大豆问题上之所以态度坚决,不是故意和美国对着干,而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的供应链、产业基础和反制能力撑腰,根本不怕美国施压。
3.jpeg

那这三天的闭门会谈到底谈成了什么?还得看两国后续怎么公布细节,不过从李成钢的“临别提醒”里,其实能看出中美关系的风向。
李成钢在会谈结束时说:“合作是双向的,不是单方面的施舍,中美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回头看看这些年中美经贸的情况,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说好了的事,最后总是落实不了,这次李成钢把话挑明了就是提醒美国“说话要算数”,也是给今后的合作定下底线,如果连领导人定下的共识都做不到,后面就没法继续谈。
4.jpeg

而且这番话不光是说给美国政府听的也是说给美国企业听的,让他们明白中国是真心想合作,但前提是美国要有诚意。
别小看这次会谈,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中美经贸本身,放在更大的国际格局里看就更有意思了,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欧洲、东南亚这些市场需求都在下滑,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了很多国家最想合作的对象。
特朗普政府现在转向更务实的合作方式,不仅是为了美国经济也是想在全球竞争中,通过和中国的合作抢占先机。
5.jpeg

其实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不只影响两国,还会让其他国家重新考虑自己的策略,像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的盟友一直在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如果中美能和平合作,他们跟这两国做生意也会更放心,但如果中美关系紧张,他们夹在中间就很尴尬,做什么都不容易。
再比如中东、拉美这些资源出口国家,如果中美贸易活跃起来,对能源、矿产的需求就会增加,这些国家的经济也能跟着受益。
如果美国还想着“既占便宜又卡别人脖子”,这次和中国的谈判也没什么用,中国不会吃“强压”这一套,更不会为了眼前的小利益就让步。
想让中美经贸关系回归正常,美国得先改改自己的想法,别总是打小算盘,毕竟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谁要是老想着对抗,最后只会走进死胡同,只有合作才有出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辉南观察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