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缘棋局并非静止,中美贸易关系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近期,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到访美国,与美方关键部门进行多轮会谈,美企、商会等也一并参会。表面看似交流顺畅,实则双方在关税休战阶段依旧心怀各自算盘。
特朗普选择延长关税休战至180天,并非因态度软化,而是当前对中国已无更多有效制裁手段。这种局面,好比两位围棋高手,谁都明白每一步需精打细算,失误就可能改变全局。
贸易谈判中,很难用简单胜败来界定结果。中美经济高度交融,贸易利益互为牵制。理想状态下,双方达成双赢;但现实却因为各自的国内压力与政治立场而充满变量。中国强调合作共赢,不断寻求突破,但美方更倾向于将国内经济问题归因于外部,采取强硬措施。如此背景下,贸易磋商自然警惕和博弈并存,每一个回合都需谨慎应对。
中方在谈判桌上握有硬实力:稀土供应链,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大豆采购,则对许多美国农户影响直接;芬太尼管理又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这样的筹码,好像一场牌局,手里有好牌就有更多主动权。中国官员的谈判经验与专业素养,更让对手不敢掉以轻心。美国财政高层亦曾公开承认,从未见识过如此“老练”的对手,这种评价实属罕见。
转型期的全球关系,正发生微妙变化。美国近期已间接承认中国的G2(全球第二极)地位,这意味着原来的西方主导体系正在弱化,G7已非唯一风向标。现在的国际规则、产业格局,就像一局重新洗牌的扑克牌桌,未来牌面谁掌控还难说。实际利益驱动下的合作可能逐步取代意识形态的分野,重塑经济秩序的方式将更加多元透明。
前景展望,随着相互试探和利益交织,未来的中美互动只会更加复杂。大概率,双方将继续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寻找新平衡点。在全球经济治理舞台上,中美主导局势的趋势愈发明显,新规则、新阵营逐步浮现。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