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志愿填报已经落下帷幕,每年志愿填报结束后,我们都会给大家带来各个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分析,今天给大家请到的是峰学未来负责山西省报考的李兆阳老师。
李兆阳老师
峰学未来资深高报规划师
八年教培行业经验
《从就业 选专业》主编
《高中生多元升学规划》、《手把手教你稳就业》作者
负责地区:山西、陕西、云南、贵州、四川
基本招录情况
2025年是山西省高考综合改革落地的首考之年,此次改革带来了诸多变化,无论是考试模式、成绩计算方式,还是志愿填报与录取规则,都与之前有很大不同。
2025年山西高考报名人数达29.15万人,物理类考生占比激增至63.4%,而24年山西省高考理科生比例仅为57.3%,增长6.1%,历史类占比36.6%(10.67万人)。物理类考生人数是历史类的1.73倍,理工科竞争白热化。
赋分推高本科线、稳定特招线
因为新高考的赋分机制,山西省25年的物理类、历史类本科线显著提升,虽然从数字上来看25年的特控线与24年的一本线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两者所代表的作用却大不相同,很多新高考的家长可能会混淆特控线和往年的一本线。
特控线是指强基计划、高校专项等特殊招生方式的最低资格线;而一本线为普通本科第一批次院校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两者在部分功能上相同,但一般情况下特控线会低于一本线,但仍会承担一部分参考作用。
很多家长们可能会不约而同的将特招线当作往年的一本线,认为孩子达到特招线后,相当于达到了往年的一本线。为了更好的让家长理解,在此我们将特控线和一本线放在一起比较。
2025年物理组特控线达线人数比去年一本线上人数多11388人(增幅30.8%),历史组特控线上人数比去年一本线上多3762人(增幅58.3%)。赋分机制对特控线的影响与招生人数的扩招形成了动态平衡。
未来,考生若想考虑强基计划等特殊报考路径,则最低需要达到特控线上。
特控线下降与本科线上升,导致特控容易本科
虽然今年山西高考在特控线上人数相比去年一本线上人数明显扩大,但本科线上总人数却在下降。25年物理组本科达线120285人,同比减少3733人(降幅3.0%);历史组达线35877,同比降低1245人(降幅3.3%)。
物理组因原二本院校低分段专业就业竞争力弱、报考低,高校大幅缩招(如某民办机械专业减招200人),原本接近本科线的分数线被推高,挤压中低分段考生空间;历史组受文科专业容量有限、就业饱和影响,高校优化生源结构,致招生计划收缩。
批次合并后高校缩招低需求专业、增设热门项目提质,与考生“冲高避冷”策略叠加,会加剧本科线附近考生的滑档风险。
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分配向理工科倾斜
年山西高考普通本科录取率呈现“物理类碾压历史类”的格局:物理类考生本科率达65%,而历史类考生本科率仅33.62%。这意味着历史类考生中约七成无缘公办本科,且民办本科录取率与物理类持平,凸显文科生“上本科难”的本质。
如果有山西的同学在高一寒假期末考试时,其成绩在当地高中的排名在其本科率附近的话,若想提升其达到本科的概率,除了努力提升成绩外,可能需要在选科上做出一些调整。
历史组考生不光在本科线附近竞争时难度较大,在顶尖院校竞争时,难度也不小。
顶尖高校文科招生计划与考生规模严重失衡,文科生竞争激烈程度远超理工科。在985/211高校录取层面,物理类考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全省985录取率约1.51%(5,363人),211录取率5.01%(17,753人),其中物理类考生录取机会是历史类的2.3倍。历史类考生985录取率仅不足1%,211录取率仅2.65%。
批次合并的直接影响
批次合并改革显著削弱了山西省中分段考生的报考抗风险能力。以一本线附近的考生为例,在2024年旧高考模式下,考生可依次参与1A、1A1、1B三个一本批次志愿填报,若均未被录取,仍可继续参与2A、2B、2C三个二本批次的录取,拥有多达6次填报机会和梯度缓冲空间。
而2025年山西实施新高考后,考生仅能通过"院校+专业组"进行一次性填报,需在单一批次内完成"冲、稳、保"的志愿梯度设计。这种"一报定终身"的填报模式迫使考生为规避滑档风险,不得不大幅扩大专业服从调剂范围,甚至需要选择冷门专业或低层次院校作为保底。
高分段院校形成并驾齐驱。传统院校层次模糊的格局。25年高考不少头部院校给出保专业政策,大大降低高分段学生专业调剂风险。
笔者预计在接下来几年高考志愿填报中,除清北的位置依然不可撼动外,中高段985院校的最高分渐渐持平,C9高校与其他985的录取最高分慢慢接近,头部211也不断超越部分985的专业录取分,部分211与大量双一流院校的层次划分渐渐模糊,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三好”一本院校杀出重围进入中高分段学生的视线当中。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稳专业还是冲学校依然是新高考的第一大抉择点。新高考的批次合并导致本科院校所有专业组进入同一个院校库,在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较为明确的考生中,会热衷于报考专业组干净的专业组,会导致此类专业组上升明显。往年在一本B类、二本A类的专业组分数直线上升。
院校层次在这种选择下,逐渐变得模糊。同时,对于专业分配较为杂乱的专业组分数下限可能会不断下滑,如果考生能接受的专业范围较宽,不执着于报考热门专业的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不少捡漏高层次院校的机会。
民办院校的封印终被解除
在往年填报中,山西民办院校被划分到2C批次,在所有学生被公办院校录取与征集结束后,才会放开大部分民办院校的报考。在新高考中,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同时进入考生的选择中,预计在接下来几年中,部分优质民办院校的分数可能会直逼特招线,成为特招线下学生不错的选择。
有心的家长可以关注部分民办院校在新高考改革已久的省份中,他们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来进行印证以上推测。而接下来两年中,因一些固有观念和较为昂贵的学费,部分优秀民办或可成为一些“捡漏”机会,可以同时满足学生热专业、好城市的需求。
结语
2025年山西高考已步入新生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化,备考逻辑正从“静态知识覆盖”转向“动态能力贯通”。分数线的年度波动与考生选科结构的变迁,使得单纯依赖分数预判录取结果的风险显著增加,而省排名位次的稳定性与参考价值愈发凸显。考生与家长需清醒认识到:在“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下,位次是精准定位的坐标,规划是破局制胜的密钥——比起盲目堆砌学习时长,科学分析招录数据、动态调整备考策略更能把握先机。
招录工作落幕之际,新一届考生需以“归零心态”重构备考体系,在知识储备、能力锻造与策略设计三方面同步发力:既要深化核心学科的理解与迁移能力,避免低效重复训练;更要建立“数据跟踪-目标校准-方案迭代”的闭环机制,将位次波动、专业热度等变量纳入规划。方能在高考生态持续变革中,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最终实现“精准录取”与“长远发展”的双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